NO.2407:丁俊超同学执教《工业》
(2020-12-17 21:07:4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407:丁俊超同学执教《工业》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丁俊超同学执教的《工业》课落下了帷幕。我羡慕,助教的课比第一次又好了许多。
“你就放开了讲,能自由发挥更好!”这是丁俊超同学们执教前我嘱咐的话。对着那么多同学,安排看书自学、提问、讲述,甚至穿插一些有情趣有内涵的小故事。从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到丁俊超的确下了功夫。这是这一学期最后一节新授课了,丁俊超的执教是一个精彩的收尾。
“老师,我有什么问题就给我指出来!”快离开办公室门口时,上课前一起备课的丁俊超特别提要求。
“会的,我会马上!”注重课堂质量的我,曾经拿出好几个小时来反复研磨一节课,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最后一节新授课。
上一次丁俊超执教《农业》一课,我认真听课后,写了《丁俊超执教记》,先是发给丁俊超本人,让他看到老师的观点态度和视角;也发到了班级群里,让所有关心课堂的学生家长看到这一活动。
“你可以当主讲,也可以做提问者,只要你做好准备,可以是一个问题或某个某个读图题!”丁俊超执教的背后,我发动大家都做助教者。班里有课前准备助手,有作业布置助手。有了这些小精灵们的帮忙,我的备课上课等教学互动,走进了一个新天地。
每次上前,同学们都问我:“准备什么?”
我也反问:“你们想怎么准备、怎么讲或怎么学练?”
于是,我从丁俊超一样的助手们心中,听到了自己备课中没有预想到的一切。学生的喜好,学生的对教与学的视角,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读,学生对练习方式的选择和参与,都让我这个比学生大四十多岁的教师耳目一新。
拥有了助教同学们支持的我,每天都在体验着可以邀请学生一起来备课,一起来上课,一起来布置作业,一起来检查,一切规划我们教学生活的未来。
同学们形成的决议,我是不会轻易否决的,课程就在同学们主动参与中生成。把一种教法学法否定,再去引导激励学生启用另一种没有什么新意的其他形式的,我才不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什么叫对错,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和学科素养提升的就是对;反之,就错了。
我就像是一个听风者,努力倾听着学生心底的风吹草动。在教室最后边,我时而坐着,在听课笔记上写着什么;时而站起来,走动起来,看听课同学们的状态。
一节课,可以这样讲,可以这样解读,如果上去讲的那个人是我呢?我揣测着,每个认真学习的同学,都应该涌动着这样一丝潜流。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是丁俊超等同学,让我有这样一种自鸣得意。
新授课结束了,接下来是复习课。同学们执教,不再是一节课,更多是一道题、一个问题或者一种拓展性思路。
就在刚刚丁俊超同学执教的这节课前,有个课前空挡,大概有十来分钟。看丁俊超同学,在贾天瑜等助教的帮助下,已经成竹在胸,就等着上课时间的到来了。我就“抢”过这十分钟:“丁俊超老师歇歇,我来一段客串!我们这里正进入寒冬,昆明那里四季如春,我们要到昆明去要经过哪些铁路线呢?已经熟悉铁路线的同学们,帮老师想想办法?”
大家开始看书,瞅着熟悉的铁路线想主意。
孙萍梓同学举手了:“老师,我来!”这个时候,打断同学们的思路不好,我就请孙萍梓来黑板前依次写出几条经过铁路线的名称。写着写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同学们的思路也在铁路线上遨游着。孙萍梓同学不小心把浙赣线的浙写错了,我觉得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机会:“孙萍梓同学,也是我们的助教老师,他助教的就是选择合适的铁路线。你看,他故意在铁路线名称上出错,大家看到了吗?”
“浙写错了!”对铁路线熟悉的李迎卿,率先指出问题。孙萍梓认真改错的过程,实际上又加深了同学们的记忆。
“我们到了昆明了,这里四季如春鸟语花香。上课时间到了,我们一起请丁俊超同学为我们执教——《工业》!”
同学们赞赏丁俊超的掌声过后,还有五分钟,我总结了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