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181:浅析礼仪学习之乐

(2020-09-06 20:27:05)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181浅析礼仪学习之乐

《论语学而篇》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字里行间透出出来的是学习之乐。

孔子时代,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概括的礼仪文化的内容,现在在家庭社会和工作单位,都是适用的。礼仪,我们现在职业培训中有礼仪培训。那是一种肢体表情言语行为规范,遵守它可以事半功倍,漠视他则寸步难行。中华文明是礼仪之邦,这些礼仪文化中的精髓,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依然是人们行为的准则。现代文明,讲究诚信。有诚信,才能赢得相互支持信任。古代也重视这一点,不信不立。一个人不讲究信用,无法在家庭社会和单位等各种场合自立。

礼貌用语,是最常用的基本,也是出于一种表面形式的。更内在的礼仪,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完善提升。古代讲恭敬,讲敬畏,前者重视内心外在对人对事的尊敬;后者重视对大自然社会他人的面前保持一种应有的谦卑,保持一种内心到外在的让他人都很舒适的内外兼修的状态。我们常常说,某人给人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就是他的内外兼修的礼仪达到了一种足够高的境界。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种得失,如果深究就是一种特殊的礼仪上的得失。

礼仪的内容,用得好,可以修身。比如孔子说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行”等。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优秀的人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具体明确的目标,而且因为他知道哪些思想情绪念头言行一定不能有,或者有了立即通过自身掌握的优秀文化清除之。佛文化中,有四大清净明诲,有对“五十阴魔”的阐述,就是帮我们剔除身心中的那些杂质。没有了心田中的杂草荆棘,任何真善美的种子便容易在其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一位禅师曾经让弟子得到这样一种启示:让土地不长杂草的办法,就是在地里种上庄稼。现代科技证明,让庄稼长得更好,可以用灭草剂将杂草除尽。

礼仪,简单而言有文明礼貌用语,高深的有佛文化中的八万四千威仪。八万四千威仪,究竟是如何,在学习通读佛文中每个人都会有针对自身情况的收获。念念是佛,包括情绪念头言行中的一切,都经过优秀文化的浸润转凡成圣。很多高僧大德讲,念佛念佛经,就是在做功德,就是在成就自己的公德。什么原因呢?因为在诵读佛经的时候,人的情绪念头言行被经所转。这种转,是转化,心地变得澄澈,完善自己情绪念头言行的能力增强,做事更能集中精力拥有热情调动潜能,站得高看得远心明眼亮更容易把握时机或把握机遇,在不与别人争夺名闻利养中成就最高尚的被人无法抢夺得去的成就公德。

正所谓,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孔子用两句话,道出了这种成就的世界和方式方法途径。孔子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这种礼仪文化学习的前提,就是首先放空自己。其次,就是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这是一种由小到大由量变到质变的成就,这是一种自觉之人的旷达——日行一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日行一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可是,在礼仪修养方面,也有滥用的时代,古今中外都有,需要我们会分析辨析抉择。是不是礼仪文化,就是泯灭个性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呢?真正懂得其中道理,将礼仪文化勇于完善提升自己修养达到更高境界的人,一定会更好的发展完善提升自己的个性。“圣人无私故能成其私”,比较形象道出了其中的奥妙。

礼仪文化,并非简单的金银珠宝礼物和得体的穿着打扮举止。从个人修养角度而言,而是由内到外不断完善提升自我的必由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