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41:老猴子出来了
(2020-08-02 21:47:5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141:老猴子出来了
我爬行着出现在客厅时,妻子常说“老猴子出来了!”我觉得,这话形神兼备。
我学爬行
坚持学习爬行,已经是第四天了。满头白发,非常笨拙地学习猿猴的爬行,我觉得挺像的。
前面学习双盘,大概就是数千年前人类模仿牛羊等动物的一种自我疗愈方式。正坐又称跪坐,是秦汉时期乃至之前一段时期贵族的一种传统礼仪中必需的坐姿。
这些古老看似简单的行为文化,并不容易学好。就像是一个婴儿可以自如地在地上爬行,作为一个成年人学会通过爬行健身就不是一件容易事了。很多优秀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常说到“教着教着,把自己教成了小学生!”我最近四五年,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拜自己的学生为师,才发现这不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甚至比自己五十多岁从头学习英语更难。这种身心上相得益彰的返璞归真,应该是努力学习进取者追寻的最崇高的境界。
爬与学习
每次爬行后,有时读《南渡北归》有时思考自己和他人的文章。房老师提出修改题目建议,我虽然感到脑力不足迅速给予回复,还是在爬行的间隙完成了这个任务,就像是修改关注自己的文章一样。帮别人修改,也是一种自我提升。我应约或主动为他人修改文章,在参加叙事者后不多,但也有四五人次了。我将房老师的文章,逐段分析并写下体验感悟,加上之前反复阅读后的思考,于是有了我的建议。
学习一些诗歌语言是有好处的,诗的语言不仅凝练而且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蕴。我曾经努力研读过两年《诗刊》和《星星诗刊》,背诵过大概可以称得上三百篇的唐诗宋词元曲,曾经写下过上百篇自以为是的诗歌习作。这些诗歌,曾经被我的诗歌作家同学称为“雏鸣诗草”,绝大多数是不能见诸报刊的。但是这个经历,却帮我提高了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其实写好文章的诀窍,就是多读读写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而已。这种读写与做人做事结合,即做到行知合一。
一篇值得自己或别人修改的文章,并不多见,我常常翻看自己的文字,就是翻检数百篇也不见得有这样一篇。不是自己不够用功,而是文字的内涵和外延不够有力度深度和高度。我每天坚持写,达到这样一个水准,如果不坚持更是词不达意了——文章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这是一个尴尬且必须认真完善提升的事情,这关乎做人做事,也关乎自己天赋使命的完成,所以我能力薄弱却不敢丝毫懈怠马虎。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做人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形式胜过了内涵不好,内涵逊色于形式,同样不妙。这种恰到好处的修养的完善提升,用在学写教育教学叙事上:就是在学着做人做事同时学写叙事,在学写叙事的同时学着做人做事。想到台湾已故畅销作家林清玄说过,他写道两万多篇文章时才感觉有一个好的念头就可以写出一篇好文章。我现在只是学写两千篇,可见差距之大。
天气炎热,让我思绪散乱,常常要躺着压腿且诵读经典中,才有些清晰的思路。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现在要关注什么做好什么,那些情绪念头言行需要修正。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学习英语和广泛阅读,也是为了达到这个最终目标。这个最终目标中,当然包含着自己现在和未来如何更好学习工作和生活。
每次爬行之后,有时默写英语,也成了一个规律。还是每次默写六七十个英语单词的段落,大概一天内要默写十来次吧。遇到拿不准的单词,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就上网查阅一下。在查缺补漏中,逐渐的完成对英语的识记和理解,逐渐解读着英语的规律性的东西。心经英语全文默写每天一遍,有近六十遍了,我感受到这种辛勤付出后的熟能生巧。后面三篇文章默写遍数明显少,我每天要默写两遍。坚持两天了,感觉对巩固理解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