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007:浅谈如何应对地理中考

(2020-05-07 20:47:56)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007:浅谈如何应对地理中考

淄博地理中考,考什么?怎么考?

谁都不知道,但是涉及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任何一个认真应对考试的学生,都心知肚明。这种心知肚明的程度越高,你的综合素质越高。

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培养训练出来了。为了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我除了做了讲义版上的外地的中考题之外,就是认真做了从2012年以来,我们淄博的中考题。

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任何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做到理解性识记,那么都会在中考中失分。具体举例:

1、就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在中考中,不是让你背过这条分界线,是会根据这个基础知识判断某个点或国家、地区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比如,18°W165°E是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2、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

不是仅记住,地球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而是画出一个地球的晨昏线,让你判断上面的某些地方在此刻最容易看到日出,判断哪些地方更早看到日出(告诉你两点的不同经度)。

不是简单的记住四至日的时间,而是让你判断58日或某个其他日子,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哪个位置。

公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说出某个日期,让同学们判断,此刻这个地方的太阳高度,比较夏至日或冬至日是高还是低,或者比较春分日和秋分日是高还是低,昼夜长短状况如何(某个点或不同纬线上两个点的进行比较)。

还有等高线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中真正记忆的内容不多,要灵活应用。

还有根据降水柱状图和温度变化曲线图,分析气候类型和特征,并会分析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要掌握一些关键的规范表述的内容,并懂得分析理解的一般规律步骤和回答模式。

农作物、食品、住房、服饰和当地地形气候和其他自然环境的关系,要会分析,知道怎么找原因,知道怎么分析规律。

矿产资源、交通、科学技术水平、劳动力和市场,与当地农业、工业和其他农副产品生产的关系。

或者说出某种我们没有见过的农作物的习性,让我们分析它在某个地图所示地区(图上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势高低的特征)种植的有利的自然条件。

某个城镇和水库建设的位置,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让你从图上或文字信息中,做出判断,在哪里合适并会分析原因。

中国地理或其他国家地区考察中,也都是可以渗透进这些元素。这里面都要用到看图分析能力,要用到从文字或地图图表信息中提炼有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看似记忆量大的所在

中国政区图、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三纵五横铁路线和枢纽名称。

满打满算就是一百个名称或几百个字的书写。

考察的时候,也是某条铁路线,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或省会中心,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简称等。

一些明显的气候类型区或温度带和干湿地区,都要了然于心。如山东主要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和农作物、地形类型、主要的铁路线以及交通枢纽等。

如果拓展一点,山东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呢?

山东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有利条件?

山东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气候类型的关系?

复习建议

刷题,多做中考题,自然就将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摸透了。虽然考试不出重复的题,但是考察的规律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却是不变的,只不过换了一种考察的具体内容而已,只是为了避免死记硬背,考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多写些做题经验教训,或者多与同学老师交流,都是一些相互学习扬长避短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