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70:被忽视的“滤网”
(2020-04-16 19:06:4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70:被忽视的“滤网”
“高压锅是不是坏了,这几次都特大爆发型的冒气,挺吓人的。我们还是换个新的吧!”我实在不堪忍受用高压锅做饭时给我带来的恐慌,这样给妻说。
“高压锅盖,你每次都清洗干净了吗?”
“都刷干净了!”
“滤网,你清洗了吗?”
“啊!——”
几次刷高压锅的锅盖,我都把滤网忽略了,以前也没见高压锅这么发这么大脾气。
我拧开滤网,里面四分之一被饭末填满了。
“高压锅盖,不就是清洗滤网吗?你刷哪里了?”妻子一句追问,让我陷入深思。
中考题中有“滤网”
三年前,跟着本校地区名师孙翠苗老师学着给结业班上课,先听一课再上一课。初三地理,没有新教材,却因为中考的介入,有了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拔高。
这次送结业班,还是与孙老师搭档。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我从初一初二带上来的,复习时学生也感到很多新知识新思路,给我在作业卷上留言:“复习中遇到一些新问题,要认真扎实学习才行”。几年来,每次检测后,我都让学生学着写试卷分析。
初三结业复习,就像是高压锅上的滤网。以前学的不扎实,教的肤浅,在中考题前就遇到问题了。中考命题人,似乎发现了这些教与学的漏洞,有意识在相应的节点上设卡检测,学的不扎实、不精准、没有深度和灵活性,就会在这种关卡中被检测出来,结业考试中就会失分。
学科教学“滤网”所在
寒假前,教研员谈到这样一点:用教师自我完善提升,降低学生的无效学习。
教研员举例:黄土高原上的白羊肚毛巾有什么作用?它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孙老师说:“白羊肚毛巾有防风沙的作用!黄土高原靠近内蒙古高原,那里风沙大。”
这些内容,在初一初二的地理教材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教材也没有提出类似的问题。全市给各个区县下达过一个任务,每个区县研究一个地理专题,然后五区三县分享研究成果。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是我们这个区县承担的一个研究课题。
为了将这种能力,变成学生的一种学力。我在寒假前的教学中,开展了课下探究教学实验。通过这种实验,将一些问题的探究变成一种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一开始,我都是先找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参与,在与他们一起探究在中,发现这些课程资源可以开发的所在和需要避免的误区,有时一个问题需要经过多次试验修改完善提升才会形成课程。
为了保证这类探究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我每次与学生探究实验前都写好一个范本,结束后用教育叙事的形式记录过程,找出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实验。成功的课程资源,就在课堂上推广。一些失败的教训,也会成为我专业成长的滋养。
健康“滤网”失而复得
记得寒假前的一段时间,每上一节地理复习课,我都要写两三个这样的范本。这是我比较累的原因之一,有时有了思路,半夜起来写范本。
寒假前,遇到图书清理工作,我需要配合十几位教师一起清理四万多册图书,每天都会与清理图书的教师们沟通交流一些问题,所以时间比较紧张,有时晚上还要写有关图书清理的教育叙事。这些教育叙事的写作,也促进了图书清理工作紧张有序的进行。
也就在这段时间,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严重透支。到寒假放学后,我一直在家里静养了十五天。懒得动懒得说话懒得做事懒得动脑,以及心脏部位的严重不适,才慢慢有所好转。
我用自学的穴位按摩和结跏趺坐缓解症状,利用不同经络时辰当令规律,结合太极拳运动进行康复并收到较好效果。
我身体出现的问题,除了暂时负担较重之外,就是没有做到劳逸(锻炼)结合,半夜写作打乱了人体生物钟。
发现并补上身体健康的“滤网”,也算是我这次教训后的重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