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934:修身,寻觅并践行自我完善提升的文化

(2020-03-13 20:01:2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934:修身,寻觅并践行自我完善提升的文化

——傅佩荣译解《大学中庸》读后感

《大学中庸》核心词之一——修身。

少时,脾气不好。母亲说“你这脾气得改!”自己也深以为然,这大概就是修身的缘起。

作为一位读书人,隐隐觉得修身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

等到我想从书中找到修身之途径方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与优秀传统文化却隔着千山万水,或者说是咫尺天涯,或者说是相逢对面不相识。

从自己喜爱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楚辞汉赋入手,去慢慢唤醒身心中沉睡了的传统文化。最终在《古文观止左传》类文章中,找到了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东西。

其间读过《菜根谭》之类的书,看过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对于传统文化心生向往渴盼之情。后来抄读《论语》《道德经》《诗经》等典籍,文化水平有限的我,遇到的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可想而知。

记得在背《左传》时,一位“老李的博客”不断转载着关于《左传》解读的系列。每篇几十字或两三百字的文章,这位李老师常常写出洋洋洒洒五千字左右的赏析。每次,我都将这五千字如饥似渴读完。李老师指导我:背过经典只是基础,关键要灵活应用,作为教师最好在教学中渗透并传播这种优秀文化。

我背过了《古文观止》前四十多篇文章,含英咀华,我从此在读写方面开始慢慢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我发现了自己前行中的徘徊,看到了自己走的众多弯路,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迷茫和动摇。

我要站在文化的制高点上,我要遨游在文化的江河湖海中慢慢浸润,除去自己的沉疴和鄙陋。

背诵和抄读经典,是最省劲的一种办法。就像是熬中药,嗅到那种气味,对身体也有好处。背诵和抄读,纵然理解得不透彻,也总欣欣然有所得。明知自己性格脾气有缺憾不得救治,却做着引导激励学生的教师工作——那种痛苦就像是一个挣不到钱的人,却天天遭人追债!我抄读经典,别人看来累苦,却是我寻觅坦途的万里长征——苦累犹荣!

2007年暑假,我有幸聆听陶继新老师关于读书(诵读经典)做幸福教师的报告会。那时,我正在抄读《论语》《道德经》。陶老师现身说法,让我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我每天坚持诵读五十字以上的经典,坚持了五六年,累积诵读经典达五六万字以上。

读书为了完善提升自己,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就写读书札记或读后感,为了与自己的情感想法言行比照,起到照镜子弥补缺点不足的作用。有时写文章梗概,写自己所思所想所得;有时把文本中的句子抄下来,起到与写读后感相似的效果。这样的本子,我大概写了四十本左右,每本最少两三万字吧。

四十多本读书札记,摆放在书橱上,激励我不可半途而废。

在抄读和背的过程中,我看到自己的种种诡谲和愚昧宵小。自我疗愈的效果不明显,但是我看到了自己的问题,在习惯了怨天尤人后知道自己理亏,懂得要道歉要自新,却不知如何做才更好。直到2012年暑假,有幸在山东博山正觉寺请到了《地藏经》和《楞严经》,请到了正觉寺仁炟法师关于禅修的文本,才慢慢觉得自己的问题细微处所在,在那时开始学着更好进行自我疗愈。

一个人前行,遇到困难和问题,常常卡在那里了。与一个优秀的团队一起,则会从他人和集体中汲取智慧力量。

2016年寒假,我遇到了王维审老师和他创建的叙事者团队。我参加叙事者,并一直追随学习至今。通过叙事者活动,认识了一边读书一边学写叙事的众多优秀教师。学优秀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了更好的落实。

修身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次当我想懈怠的时候,经典诵读给我以警醒,叙事者群和身边优秀的榜样给我有效的引领和激励。这样的故事,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很多。有人说,一种好的习惯或行为,只要你一直坚持下去,你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这种坚持,来自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学写教育叙事的力量,来自于实践中的点点滴滴的完善和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