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919:路上风雨纷纷,悲悯温度依然
(2020-02-29 19:26:2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919:路上风雨纷纷,悲悯温度依然
——方华《做有温度的教育》
自然界的风雨来,宅在家里,我可以透过窗户欣赏雨景;如果恰好在路上,我可以擎起一柄雨伞;如果在车上,有车为我挡风遮雨。
心灵中的风雨来了,我希望有个地方,那里我受不到风雨的侵袭,我的心中还有一块保持温度的所在,不管是雨中还是雨后,我还可以对这个世界温柔——保持足够的悲悯和智慧以待。
当我意识到一切都要靠自己独立面对的时候,心灵天空的风雨就一直没有停歇过。除非在我精神信仰力量智慧的伞足够强大的时候,除非我宅在自己悲悯情怀构建成的温暖的心灵的巢穴中。
记得看过一篇短文,写一种橡树的生长:橡树的生长环境,充满了狂风暴雨。
一位喜爱橡树的人,陡生怜悯之心:“我买下这株树,把它挪到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吧!”
橡树园的主人告诉他:“如果是那样,橡树的材质就没有这个地方生长的橡树坚硬!”
喜爱橡树的人,不再坚持自己的主张,与其担心橡树遭受狂风骤雨,他更担心橡树材质失去了原先坚韧的材质。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在生活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会遭遇种种的艰难险阻,这些艰难险阻有主要来自自身的,也有主要来自环境的。一味躲避,永远不会成为乐观顽强智慧幽默的自己。只有坦然面对,努力在微笑中智慧从容的面对,才会不断自我完善提升。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在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拥有足够的温度,就要在做人做事中学会智慧保持这种温度。教师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和艺术,其根本却是一种本色演出——关于心灵和性格在刹那间的随机反应——这正是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所在。
有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说那只有四十分钟令人赞叹让学生受益的课,是用自己的一生备出来的。我觉得,教学活动与自己的人生修养息息相关。
我一直坚持在业余时间备课,每天用学写叙事的方式,是我业余生活的灵魂。在学校里,学生是我的“小先生”;在家里和其他场合,亲朋好友和陌生人,是我的“先生”。我对他人最尊贵的称呼是“老师”,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管是课上课下。
一个人干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看他怎么干——如果他不管是干什么,都保持一种向上向美向善的朝向和努力,那么不管干什么他都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反之,不管是干什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或者存在太多的夹杂,那么都很难被称作一名优秀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你是否真心严格要求并尊重每个同学,不管是成绩优异还是成绩非常落后的学生,都会清楚的感觉得到。即使对方感觉不到,自己也可以做到问心无愧!作为一名教师,在前行中有太多的无奈和尴尬,我但求“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
记得数年前,我被各种压力弄得不堪重负,我给自己定下来一个规矩——在现有的身心条件下,学做最好的自己!有了这样的念头以后,我不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努力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努力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那时,我在课堂上、在家里和在其他的地方,我都坦然地说:我做到了最好的状态,我拥有了最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