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63:学会品味教育,提升教育品位
(2019-11-18 16:06:49)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763:学会品味教育,提升教育品位
品茶,靠的是舌尖、舌面上中央和舌根附近的味蕾(味觉感受器)。品味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靠的是一种教育的警觉和敏感。
这种警觉和敏感,指的是对学生个体的,也是对整个班集体的。
教育质量提升,或者说教师的教育艺术水平提升,就是一个从学会品味教育到提升教育品味的过程。
因为帮一位名师组织上报材料,于是请他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他谈到这样一个细节:每天一到校,他都习惯性的到教室里去转一圈。从学生的坐姿、服装的整齐与否、面部表情和个别小动作,他说自己可以初步判断出同学们的心态,或优秀或良好或及格或需要特别关注。之后,抽课间找几个同学从侧面了解情况,某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同学就有数了。找个或者创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找这些同学交流或谈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学生中那种容易造成冲动的巨大能量,变成一种让人生变得因善于思考而完善精致的力量源泉所在。
不用进这个班的教室,就看这个班负责的走廊一段,就感到一种不一样:走廊地面和墙壁上一尘不染不说,拖把、笤帚摆放得整齐有序。不是摆放,更觉得是一种端庄的美术造型。
走进这个班的教室,就给人一种宜教宜学的氛围。老师能静下心来,将自己所学有个精彩的展示;学生也都全力以赴,尽可能消化着知识文化和艺术的琼浆。教师和学生,都会感觉课堂时间是那么短暂,一切都令人留恋回味。
后来偶尔目睹这位名师与学生交流,在说学生缺点不足的时候,总是将学生的优点赞扬一番,学生高兴满满自信足足,然后把学生缺点不足指出来,给学生提个醒,学生也都乐意接受,明显看出那种要改错是充满着一种积极的情绪和正能量的,就像是老师教会一项新的知识技能那样高兴。听他通过电话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的不良表现,也是先讲学生身上值得肯定的诸多方面,对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他总是提醒家长,你们只要注意一下就行,其实没有多大问题的,主要是为了防微杜渐。我想,这个时候,接电话的家长,也大概能心平气和。
学生都很怕他,其实他个子不高力气不大,也没有见他打骂过学生。这种怕,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敬畏。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教育好学生,我追随叙事者学习写教育叙事,利用写学生成长故事,更好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为了收集学生素材,我主动向班主任老师了解某个或某些学生情况,听他们讲学生的一些小故事。与同事交流,了解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状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成长环境。与自己比较投缘的同学交流,多角度了解某个或某些同学兴趣爱好或成长状态。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开始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观察分析思考判断选择,不仅有利于在课堂上组织管理学生,而且让我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现在,我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七八岁或十四五岁的学生,每天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兴趣或好奇。即使不在教室里,没有面对自己所教的学生,也感觉那些学生就站在自己面前,看着自己备课学习批阅作业或休息锻炼,自己的身心中的一切都在学生纯真的眸子里得到呈现。
这个时候,随时关注学生和自己的成长状态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最好的状态,都是及时调整完善提升的过程。任何一个困难和挫折,只要把握好,往往会成为成长的阶梯。
教育品位,就在学会品味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扬长避短,慢慢提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