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634:从太极推手看人生

(2019-08-17 22:30:04)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634:从太极推手看人生

打拳架子(打套路),就像是在读书学习考试,练习推手比如用学到的东西参与社会生产生活或工作实践。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否正确以及能否灵活运用,一经过实践检验就心知肚明。

太极推手与练拳

推手动作不难,比起一般套路中的招式动作而言相对简单。拳架子套路学习,有个特点,不管动作招式是否标准,一个人打得时间长了就觉得熟练了,并有一种挺得劲的感觉。换种说法,就是打拳中有问题自己本人很难发现。及时发现了也难以改正,一者不知道如何改,错误的动作已经得到习惯性的默认,更主要的要改正也无从下手,不是有明师严师一旁督促指导,往往将错就错。很多打太极拳的人,练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实际上让其中有些缺点错误重复几年或十几年。好在所谓的错误,并不影响这种运动方式健康身心,只是在运动效率上有所下降而已。

推手容易发现对方和自己的问题,实际上自己的问题通过对练被对方捕捉到,对方采取符合太极拳运动的反制动作,自己也就恍然大悟。

太极运动讲究以柔克刚,当发现对方错误的时候,提醒对方注意即可,不要强求立即改正,有些动作可以立即改正,但是有些动作技能需要逐渐趋于正确。凡是牵强了就是“过犹不及”,自己即使动作正确了心态已经失于偏颇,身心失于中正安舒,自己的太极运动也值得怀疑,这种状况下的任何引导激励也往往失效。让初学者,多与老师推手接受指导,其次就是与更多人推手,通过推手自己发现问题并揣摩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时候就能把练习拳架子套路中一些收获活学活用。

比如太极拳讲究棚捋挤按,在推手的时候,初学要注意将每个动作做到位。这四种手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就是懂得了其中的拳理拳法,也要经过数十次的正确的练习才能变成自身的技能。每个人骨骼神经组织、肌腱组织和运动特性各有不同,因此掌握起来也异彩纷呈。遇到自己或者对方,一时找不到感觉,不妨扬长避短,在努力感受一些正确动作的同时,在对练过程中依次修正。

在练习活步推手动作基本正确后,与任何人对练推手都会有收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时推手练习渐入佳境。推手中有收获,可以将推手做得更好,而且让太极拳套路练习更上升一个境界。

太极推手与做事

太极拳推手练习,非常讲究舍己从人。不丢不顶,在这种运动规范下,必然要反求诸己,让自己每个动作招式精益求精。

我练习太极对手,不仅太极拳运动量不大比较适合我,更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自己怵头做人做事。太极拳推手运动的一些拳理拳法,引导激励我正确面对自身和与他人的关系。

十二年前,跟随自己的太极拳运动启蒙老师孙承博先生学习太极推手时,我们曾就太极拳涉及的中医按摩、中庸之道、《论语》《道德经》文化、周易文化、孙子兵法等进行探讨,有时谈起来忘了时间的流逝,看看时间已经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了。

这样太极拳文化以及标志性的太极推手,将我看过的书本知识和一切社会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在纠正练拳推手动作中,我反省着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历程,不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修正着我的情绪念头言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拳练习或推手练习,已经与我人生方方面面融为一体。用心练,用语言去练,用文字(叙事太极拳推手运动)练和动手练,成为我太极拳文化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很珍惜现在学练太极推手的缘分:负责教授指导的战铁峰老师,带我对练的李老师,还有经常与我对练的妻与另一位孙老师。一切的遇到,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缘,珍惜这份缘努力学习钻研,练习太极推手的过程,也是一种特殊历事练心的过程。让这种特殊的历事练心,与工作生活学习有机结合,起到相互借鉴完善提升的作用。我也希望更多喜爱太极拳运动或太极拳推手的人参加进来,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