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06:珍惜“言传”这张“名片”
(2019-07-19 21:59:3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606:珍惜“言传”这张“名片”
有时人们喜欢把教育教学说成“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很重要,言传作用与身教同样重要,有时具有更突出的作用——教师应珍惜“言传”这张“名片”。
作为一名教师提高语言艺术,需要“知情意行”各方面的综合努力。
言为心声
曾经怵头说话的我,起初对这张“名片”不以为然。
这个毛病从小时候就伴随着我,记得小时候,一句话可以憋得我脸红耳赤。
走上教学岗位的我,发现“言传”这张名片有着更多含金量,不认真对待倾心打造,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就是缘木求鱼。
后来,我看过《演讲与口才》、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等的书,为了学会说话背过《诗经》,因为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订阅了《演讲与口才》杂志,五六年时间积攒了厚厚的一摞。仔细看过每篇文章之后,我觉得照着这个方向努力,自己也看不到希望的光。
直到看到孔子的“仁者必有言,言者未必仁”,才恍然大悟。所谓的言语上的问题,就是做人做事修行上的问题。另外一切情绪上的问题,也得到了答案。“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没有朝向仁者状态的修养,自己的一些好恶情绪就出了问题,与之相关的思绪和言行不出毛病才怪!
《论语》上讲,真正有修养的人是“讷于言敏于行”。这种“讷于言”,不是不会说,而是说话谨慎,就像是不会说的样子。孔子还说过一句“有宋朝之美,无祝鮀之佞,难免于今之世”,可以看出语言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的圣贤,也都在语言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样。如《晏子使楚》的故事,如周总理巧妙答记者问。大家都可以看出语言多么重要。
仁者必有言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不仅听你怎么说,更是看你做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看你的心态及其朝向。
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语言,需要他的正确的行为及其过程支撑,也需要他正确的心态努力朝向支撑。如果没有这些支撑,这种语言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不可以称为言而有信。
针对自己语言方面的问题,我曾经设计了一些纠正措施:六七年坚持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扔到附近的垃圾箱,万次以上的弯腰捡拾,努力纠正着自己身心中的那种乖戾。我诵读经典,撰写了上百万字的读书札记,对照古圣先贤的境界,努力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坚持撰写叙事教育每日一文,现在已经写了一千多篇教育叙事,其中很大程度上都与语言有关,努力发现自己在语言方面的好的做法和不足,一点点纠正或扬长避短。
为了改善自己的课堂语言,每节课后都对自己的课堂用语做些必要的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那些语言具有引导激励作用,给予保留,为此我总结了《成峰励志用语128句》。看着这些常用语,就像是自己和学生身边的一缕阳光和冬天里的一片温暖。
将一些言行,在教育叙事日志中发表,亲朋好友看后也会得到一些宝贵的建议或意见。
一次妻子看了我日志中一篇文章,对其中的一句话“请你把门关上”提出质疑:“我觉得这句话比较生硬,作为你的学生为什么一定按照你说的去做呢?特别是此刻关门,只是对你有好处。”
我说:“学生比较自然地去做了啊!”
“学生立即去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你为什么不把话说的委婉些呢?如果你说‘同学,请帮我把门关上好吗?’学生会更加尊敬你!你可以想象,假如有人分别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让你去做这件事,你心里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