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天命之年,认“师傅”取真经
(2019-07-03 15:56:37)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
知天命之年,认“师傅”取真经
——“我做学生”征文
坚持叙事教育写作,极大缓解了我的教育教学倦怠,就想这样陪着两个教学班的同学(初一年级)一起走下去,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虽然有时有点累和难,但克服每个困难,也都收获一个个小小的成功和喜悦。
2016年暑假后,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没有让我继续教这两个班(应该是初二地理教学),而是安排我随孙翠苗老师一起担任初三地理结业班的复习教学任务。孙老师比我年轻十来岁,年富力强,连续送了六年结业班,是全区少有的优秀骨干教师之一。我们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没有别的选择情况下,如果孙老师做我结业班课堂教学的“师傅”,我就会在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一堂精彩的原生态课,凝聚着执教者心血智慧,孙老师会不会慷慨相助呢?
先是向孙老师请教,第一课怎么上,哪些是重点难点,怎么处理,布置检查作业注意一些什么。
孙老师一一给我讲了,我也明白了,但一想到面对陌生的学生,面对教材深浅度把握没有底,心中还是发怵。我说出自己的担忧,也把听课的请求合盘托出:
“孙老师,您这样给我讲,耽误了您时间,从总体框架上我是明白了,但是我对于具体细节和环节的灵活处置还是没有底,而且在组织管理学生方面我也觉得要向您学习,因为这方面是我的弱项。我先听你一节课再到我的班里上课,我就可以‘比着葫芦画出瓢来了’!你看,怎么样?”
孙老师眼前一亮,微笑着说:“行!没问题!”一句话掷地有声,成就了师徒两人一个学期细心研磨的佳话。从那开始,孙老师成了我结业班课堂教学“师傅”。
让几节课精彩,每个地理老师都可以做到,让连续五六十节课堂堂出彩,就是不简单了,体现了一个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艺术和人文情怀。一个学期下来,听了孙老师近六十节课,我写满了四本听课记录,写下了十几篇听课札记。
每次听课前,我都比孙老师提进教室。有同学见我走进教室,就回头与我打招呼,我也向同学们打招呼:“我来向孙老师学习,也来学习同学们课上精彩的表现,我会把孙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彩,带回到我的课堂上去!”同学们听了也有些小兴奋,慢慢地我与这些学生有了感情。一次听课,是上午第一节课,值日生刚扫完地,我坐的座位上有些尘土。我正迟疑着,身边一个同学阻止了我,转身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块湿巾递给我。接过湿巾的一刹那,我被这个小男孩感动了。
我不仅关注课前同学们的状态,我还关注孙老师与同学们的课下互动。一次听课结束,一个同学向孙老师请教问题。我被吸引住了,驻足观摩,我想我的学生也会有类似的问题,我要先学习一下如何解决。孙老师不知情,催我:“赵老师,您可以先回去歇着了。”“我要继续跟你学一招呢!”孙老师看我认真的样子,也被逗乐了。课下的师生讨论问题的精彩对话,被我记录下来了。
每课必听的班级,就是八年级三班,我成了这个班级地理课编外生。为了纪念这段美好的回忆,我把这个教室称为“83号教室”。“8”蕴含着我主动发展专业的意思;“3”蕴含着“三生万物”,教育教学不仅有好和不好这两种评价,更有朝向美好的第三种发展状态。“83号教室”,成了我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发祥地。
孙老师不仅有四个班的教学任务,还是我们的备课组长和文综组学科主任,另外还担任八年级四班的班主任。
一个冬天早晨,因为下过一场小雨,环境卫生区清扫任务比较重,同学们完成清扫任务比较困难。孙老师到卫生区查看耽误了点时间,八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就主动进入预习和自主复习阶段。孙老师风尘仆仆赶到教室,把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一切浑然天成,意想不到的“迟到”也成了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组成部分。
我曾经请教孙老师上好课的秘密,孙老师说“我上课比较随性,没有固定的模式。有赵老师听课,每次我都要更多琢磨一下怎样上才更好!”
是啊,随性而不是随意。更主要的,孙老师对六七年的课堂教学精华倾囊相授!这种情怀,不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孙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是我的老师,在职业道德方面也是我学习的楷模,我的取经赚大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用孔子的这句话形容孙老师当时的境界,应该是最恰当的。
一节课结束了,我会利用课下的一两分钟或更多时间(如果孙老师有空的话),请教一些自己弄不懂的细节和具体问题。一学期下来,我向孙老师请教的问题不下百十来个。下课后,孙老师偶尔会微笑着帮我拿座位(听课用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化解了我内心深处的一种尴尬(一直听课不好意思)。那一年,我们这个备课组,被同事们称为最优秀备课组。
学年结束的“最美教师”评选中,我的“师傅”孙老师被评为级部“最美教师”,我被评为班级“最美教师”。我参加《今日教育》举办的全国教师“不忘初心”征文大赛,内容以我向孙老师“先听一课再上一课”为基本素材。经过编辑老师精心修改润色,发表在秋石老师策划的“初心之乐”专栏。我的文章《天命之年,重拾初心》,成为有幸被发表的八篇征文之一。
“把每节课,都当成自己生命中最后一节课来上!”回首往事,对自己曾经的每节课都无怨无悔!
我坦言孙老师是我的“师傅”,这句话是我一生中稍有的最动听的话之一。孙老师一个个精彩的教学点,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
一个简单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如果逼着学生记忆适得其反。想一个暗度陈仓的办法,效果事半功倍。
比如记忆地球表面积,孙老师说“给地球母亲制作一件衣裳,最少用多少布料?”
还有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谷和山脊是难点,一味纠缠这些难题,会让学生望而却步。孙老师结合地理问题,这样引导同学们:一个人到山上游玩,到山顶了,迷了路怎么办?引导学生,可以顺着河流找到有人住的地方就可以寻求帮助。而河流一般分布在山谷,只要能在等高线图上判断哪里是山谷就行了。
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一直坚持教育叙事每日一文,已经有近一千六百篇了。这种叙事,有叙事健康,叙事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教学,叙事心路、叙事家教等。在叙事中不断学习,向书本学习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评价,不断扬长避短每天进步一点点,已经成为我教育人生的生命常态。
作者:赵成峰
邮编:255129
QQ:208887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