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78:教育叙事中的前行
(2019-06-27 17:00:3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578:教育叙事中的前行
每次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或“江郎才尽”,或有一种被逼到悬崖边的感觉。
捧一卷心仪的图书,让自己慢慢沉淀一下沸腾的情绪。对了,还有每天上万字的经典诵读,直到在读和诵中,慢慢找对了感觉,“才通人,仿佛若有光”。一个被文字浸润的我,在我码字的时候慢慢复活着。
曾经的点点滴滴
王鹏程与我课下的探讨。
“班宝”们,约束不住自己偶尔的“犯规”。
一般是“黄牌警告”,严重的“扣分”。
牛杭东被“扣分”后的努力奋进,让我感到班集体和他个人蕴含的巨大潜力。
都想进步,不过有人总是幻想少一点付出多一点收获——“白日梦”。
“白日梦”,作为一个可爱的“捣蛋鬼”,悄然左右着几个学生,这几个学生竟然浑然不觉。因为幼小,因为缺乏足够的警惕和好习惯,“捣蛋鬼”或投其所好或几近迷惑之能事,一切都悄悄发生了。
直到某个节点,“捣蛋鬼”的蛊惑,让“班宝”们痛了烦了,才有些许的觉醒。
看着同学们觉醒的眼神和眸子,教师此刻有一种最幸福的感觉。不敢表露出来,沾沾自喜稍微发生,“捣蛋鬼”就会乘虚而入。
直到有一天,几个同学结成伙伴,努力在更好学习收获的路上。“三人行,必有我师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懵懂的学生,有了一种基本的是非判断和警觉能力。在不知不觉中,他们长大了,不再是单纯依赖老师和父母催逼。
常常发出的赞叹
作为一名老教师,欣赏同学们成长之美,别有一种诗情画意在心头。
一切的倦怠、匮乏和难以面对,都为同学们天天都会展示出来的小小的进步给逗乐了。或者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或者一种自尊尊人的点滴表现,或者其他自信自律助人的潜滋暗长。
两年前,曾经主动在下雨天关上教室窗户的陈越洋,把我经常忘掉的眼镜多次找到。一次我都不知道眼镜到哪里了,陈越洋给我说了一个地方——我电脑主机旁,我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就被一张纸覆盖着——看出了学生的细心和我的粗心。
两年过去了,每次都是按时回家吃饭的张珑川同学(她和另一个同学不在学校食堂吃饭),帮我找到了“遗失”了的课本。我为她竖起大拇指:“你真了不起!”张珑川乐了,我也开心得笑了。
一个同学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文化课考试多了几分或前进了几个名次,而是在家里学校和可能到的其他地方,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帮助他人。一个开始主动帮助身边人的人,已经开始懂得感念,已经有了主动积极学习成长的基础。
一个好学生,不是将自己或被别人变成一架考试的机器,需要懂得在家里和学校以及社会上,更好懂得助人和请人帮助携手前行。
常存于心的感念
难忘记,孙明铄和孙艺翡同学,一个学期以来,经常帮我维护自习秩序,为班集体付出多多,是同学们心目中好干部的榜样。
王佳栋和王子玉君同学,经常主动帮我设计预习复习内容,有时干脆帮我检查督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到他坐在讲台上“坐镇”同学们“令行禁止”,他(她)们俨然是“小老师”。
李宗岩的耿直坚持原则,孙健策的聪慧和懂事,徐文凯不断的提问和质疑,徐文凯的憨拙和善于谋划,虽然他们还很稚嫩,但是却足以展示自己的“正能量”。
还有卢延澎、王浩然,总是将问题和质疑及时提出来,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
房婧怡、李佳怡、孙靖怡和李玲芳的默默努力,孙敬迪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有不错的表现,偶尔收一次试卷看出她的负责和严谨。
还有于康,还有谭启涵,还有很多很多的男女同学。我今天有点发烧,不写你们名字了。真心努力付出向善向上的同学们,心里都有一杆秤。真正的成长中的优秀,不是老师表扬出来的,而是你们用努力铸造的。
老师有幸旁观和欣赏了这一切,终于明白孟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变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自己。只要努力,一定遇到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