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566:心头涌动的一眼清泉

(2019-06-17 22:10:19)
分类: 师道栏目选用

NO.1566:心头涌动的一眼清泉

备课是个体力活。

以学生学习成长的眼光,通读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发现穿在教材与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之间的线索。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仅仅靠通读教材不行,要完成相关的习题。有填充图册、同步训练和配套练习册上的,它们都有各自的风格和侧重点。

比如同步训练,注重了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掌握和初步理解。填充图册,在注重了对于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而且通过一系列的读图训练题,将教材的重点难点问题都串联起来了。

预习的时候,用同步训练。学生可以看着同步训练的课前预习,较好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填充图册,看着直观形象,似乎很简单,但是直观形象中渗透着抽象的地理理念和地理思维模式。所以,同学们独立完成比做同步训练难。教师看同步训练,可以知道学生有没有用功;看填充图册,则可以看到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程度。

到了总复习时,再用同步训练,就像是炒剩饭,很让学生倒胃口。没有新东西,也就不会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和做这种练习题的兴趣。虽然有些同学,在预习听课中学得不够扎实。这种不够扎实,不是靠简单重复可以解决了的。第一次不用心不用力,第二次更是心不在焉。这是一种心态的盲区,也是思维接受能力的盲区。这种提升学生发现学习资源的能力,需要教师换着花样引导和激励。

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是一种与命运死磕的精神和毅力,每个人真的需要有。但是一种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往往在熟悉的盲区,千万次也是“遥看草色近却无”。

我盯上了配套练习册。这个辅导资料,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拓展,将问题解决的关注点,从本册书中拓展开来,结合过去学过的一切地理知识技能和理念。

之前,用思维导图设计,促进了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了理解基础上的识记。思维比较有模式化,是一种高明一点的“死记硬背”。配套练习册上,有更广范围的思考分析判断表述,与“死记硬背”渐行渐远,更加注重培养的是灵活运用能力。

教师备课很累,也纠结。就像是荡悠千,从这一头荡到另一头,有时甚至有一种坐过山车的感觉。学生在期末考试前,面临着各个考试科目压下来的作业,已经是在题海中游得精疲力竭。这个时候,没有被累得够呛的,只有那几个出类拔萃的同学,和抱着没心没肺态度应付的几个同学。

教师不能将配套练习册上的题,按照章或节“批发”给同学们,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接下来做。只有将那些具有特别意义的题,重新组合。或者十来分钟做完,或者几分钟讲完,变“批发”为“零售”。这个时候的“零售”,已经有了高附加值,这个高附加值,便是老师呕心沥血反复研磨融入其中的。实际上,每个考试科目的老师,有条件的话,都开始这种高附加值的“零售”。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各门课上都遭遇这种好事,也就变得不那么积极了。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在平时,将这种高附加值的“零售”,像撒芝麻粒一样抛售出去。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有对某个年龄段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也有对于教材新授、复习阶段处理技巧方面的一些独到之处。

备课是个体力活,但已经深深融入了很多情感、理智和艺术性的元素。备课与教师生命状态,息息相关。一节好课,渗透着教师的学养修养情怀智慧匠心和艺术。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奉献精神和意志力,更要有善待自身和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情怀和行为习惯。

备课是个体力活,是生命成长涌动中的体力活。好的备课,就是流淌自教师生命中的一眼清泉,汩汩着,让每个学子应为这股活水的涌入得到一种心智和行为习惯能力的滋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