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75:暑假三章
(2018-08-24 21:51:18)NO.1175:暑假三章
不知道别人的暑假在干什么,我的暑假日志中,常常看到写读后感,看到一篇篇对以前教育叙事文章的修改,少了些恣肆的游玩,多了些无趣和古板。。
其实,我的乐趣也就在这种无趣中了。
希望•失望•失望
在城区,我看到一处心仪的住房。
那里视野开阔,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又是新城区开发方位内,各种配套设施也不错。
但是听到价格,我知道这是一个供我欣赏而不是让我拥有的去处。一瞬间,我感到有些美好的梦想是用钱铺垫的。没有了经济基础的理想,就是太阳下转瞬即逝的水泡。
还有一处,宽阔的面积,周围的环境,同样另外心仪,也有同样的遗憾。
我甚至抱怨让自己看到这些地方,因为没有这种探看,也就没有希望和失望。后来转念一想,其实希望和失望也是人生中一种难得的缘。一些希望的肥皂泡早晚都要破灭,早些破灭不失为一件好事!
就像一觉醒来,梦破灭了,但是我看到了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一切。梦想破灭的擦伤,也让我更加振作起来!
纵观芸芸众生,那个不是生活在希望失望希望之间,这里有红尘万丈,也有菩提的甘霖洒落。
我为什么写作
我坚持写作,实际上是坚持一种支撑自己的精神阵地。
有人把写作比作心灵的裸奔,有人把文字比作让自己骑着可以驰骋的骏马。我深有同感,在文字中,如死狗一样的我的心灵,开始在文字的原始丛林中奔跑;我的心灵,骑着叫做文字的飞行器遨游。
多少次深夜,我仍然在“点灯熬油”一般的敲打键盘,也是在敲打我的思维神经和抚摸心中那点点滴滴的灵动。多少次,疲惫至极,我让文字在纸上肆意的流淌。那些时候,我不知道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一切都行走在梦幻和现实的边缘。很多让我枰然心动的文字和故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我千万次的想过,做一种心灵的解剖,给自己和与自己同样情况的前行者看。一个人最难了解,最难战胜的人,就是自己。在这种解剖中,让我看到难在那里,如何战胜这种所谓的困难超越自己。
买饭与自己做
每天早晨,都是习惯了去买焦庄烧饼——淄川名吃之一。
有时,很难说清是借着来回的行走锻炼一下身体,还是喜欢了焦庄烧饼的那种特有的滋味:饼的正面有芝麻的清香,背面似露不露的泛着滋滋肉香,那种将酥未酥的面饼,让我有一种很享受的感觉。
每次买烧饼多要排队,要么等三两个人,要么等五六个人。看着商家忙碌的样子,常常惭愧的想:假期的自己,为什么不自己做着吃呢?其他很多人,都是吃了焦庄烧饼去上班的,我则是吃了烧饼过我相对自由的暑假生活。
一个暑假,每天早上三五十次的吃焦庄烧饼,也让自己的味觉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于是自己试着做,或者炒个甘蓝,或者炖个茄子,或者来个黄瓜炒鸡蛋,或者弄个炒菜花,有时炖锅芸豆,吃起来如同难得的美味。只是,很少对妻子的口味。说句实话,假期妻子吃我做的菜超过了平时,确实让我受到很大鼓舞!
走进离家很近的超市,在井然条理的蔬菜和面食区域挑选,确实有一种“家庭煮夫”的感觉。静下心来,看价格挑选蔬菜,也是一种享受。首先,绕着所有的蔬菜转一圈,都有什么菜各自价格如何,心中有了底,第二遍转的时候,就有的放矢的选择。
现在超市的服务质量,都倾向宾至如归,因此稍稍有些“上帝”的感觉。日复一日走进超市,其中的一个小老板,常常不吝啬赞赏我与妻子,倒是让我失去了许多原有的自在。
在厨房了,看到蔬菜,经过自己的洗切烧制,变得有些滋味,或者让我把它当成一种美味,感觉这就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忘乎所以中,觉得自己做得菜口味还不错。只是有时妻子直接不动筷子,让我心中挂不住了,还强打精神:“看,我做得菜这么好吃,让你舍不得吃了!”我努力把所有的菜吃光,也想不出自己该有什么样的进步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