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48:“特长”引领,“综合”奠基
(2018-07-27 18:16:2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148:“特长”引领,“综合”奠基
——智孝民《教育在民国》读后感
捧读智孝民《教育在民国》,非常认可梁启超的“通才教育”:第一,专才教育给人的知识是偏狭的;第二,知识偏狭不仅会导致胸襟狭窄,还会使人的生活过于单调;第三,单调的生活,可能使人产生厌倦,而厌倦则是堕落的根源。
中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与“专才”和“通才”相对应的,应该是“特长”和“综合素质”(以下简称“综合”)。
中小学教育要重视“特长”教育,但是“特长”教育不是最终目的,而是用来引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当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些新的职业产生一些旧的职业消失,一个人一生中可能要从事好多种职业,涉及不同的专业才能。如果中小学阶段就一律走钢丝一样沿着自己的“特长”发展,将来面对社会对于专业才能要求的不断变化,可能无法适应。
杨振宁先生,是诺奖获得者,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如果他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是只重视数理化学科的学习,可能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杨振宁先生说过,在科学尖端技术研究过程中,没有思维模式可以遵循,而是少年时曾经熟读成诵的二百多首唐诗宋词给予了自己很多灵感和启发。
笔者以为,中小学教育,面对学生的成长指导,应该是“特长”引领“综合”奠基!为什么提这样的口号呢?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的一条比较普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途径。
纵观那些走向向高一级学校或社会,常常无法自立自强的年轻人,常常是没有或者不能发现挖掘培养自己的“特长”。这些学生,因此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失去了自信心,失去了勇往直前的智慧和力量。因此,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非常注重“特长”教育的开发和引领。
“特长”教育,就是让学生随时发现挖掘自身的特长。
每接过一个新的班集体,我都首先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在“自信自律助人”三个方面的“特长”。 下面我刚上学年刚刚接过6.2班新生时,一起让学生找自己的“特长”的一个镜头:
同学皓,有体育方面的特长,如曾经在某次运动会上,得了一个铅球冠军。我给他一个“铅球冠军”的美誉,这个同学谦虚的说:“那是以前的事情,现在就说不准了!”于是,我称赞皓实事求是,不满足于过去的荣誉,始终学会面临挑战。
同学贞,告诉我她学习民族舞。我说:“你是个艺术家,以后让同学和老师们欣赏你的舞蹈,接受舞蹈艺术的熏陶!”贞同学嘿嘿笑着,做了一个民族舞的基本动作。
同学康,说:“我没有特长!”我亲眼目睹康在帮助搬运课桌时,不怕苦不怕累,干活认真扎实,虽然个子小身量单薄,但是身上却蕴含着正能量。通过与班主任交流,确定了康的这个特点,于是我称赞康:“康,是乐于助人的人!是我和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康和同学们一起不怕苦累热心为集体服务值得我们学习!”
……
我总结了同学们的“特长”以后说:“善良就是特长,上善若水。一个人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断增长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知识技能本领,那么他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自己,是一个不可能被困难和挫折战胜的人!”
我引导同学们找特长,就是为了让每个同学树立自信自尊助人为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主动维护自己的形象,加强自律,提升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我常常与学生一起分享“自信自律助人”理念,我说:“我提出这六个字的成长理念,不是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而是我也有不足,也需要不断完善,希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请广大同学监督并帮助老师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我更希望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努力做到我们共同的目标——学最好的他人做最好的自己!”
为什么“特长”引领“综合”奠基呢?
每个同学都有的好胜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特长,就是帮助他牢固树立学习和成长的必胜信心。每个家长和教师都明白,仅仅靠人人看的见的“特长”赢得人生的幸福和成功,那根本不可能。“特长”,只是一种“导火索”,帮助点燃学生成长潜能的“炸药库”——让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为未来成长奠定坚强基石。
从2018年新初一开始,在史地生信息技术体育试验等科目操作纳入考试考察科目的基础上,音乐美术也纳入考察科目,成绩不合格的将影响到升学。不仅如此,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已经纳入常规考核内容之一,成为学生成长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以前,教师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高低和成绩升降论英雄,给教育和教学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现在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了评价的核心。因为道德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成绩暂时好也不会走得高走得远走得好,那些道德品行好的同学,虽然成绩暂时落后,但可以挖掘其更大潜能!
记得一位家长,在我们的家校交流档案中这样留言:希望老师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这句话,一直回想在我耳畔,如何利用学科教学优势引导学生做人做事,成了我两三年教学研究专题的核心内容。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呢?
一个是立足本学科教学,最大限度挖掘教材中和教生自身的教育素材。课上课下,我的身边总带着一份日常行为习惯记录表格,每次与学生接触,我都记录表彰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如进步大的同学,我表彰他们为“进步之星”;具有较大潜力,但是进步不明显的,我表彰他们为“希望之星”;积极提问质疑的同学,我表彰他们为“探究之星”;学习成绩优异,堪称同学们榜样的,我称他们为“学习标兵之星”;不仅自己努力而且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和班集体的,我称他们为“助人之星”或“教学助理之星”。
为了促进这项活动扎实开展,我也把自己算作成长共同体中的一员。绝大多数同学对我的课堂教学活动引领满意,我就被评为“接地气教师之星”;所有同学满意,我就被评为“教育之星”。满意学生不足百分之七十,我就是会给自己亮黄牌或扣分。如果我被亮黄牌或者扣分,我就要在课下深刻反思,查缺补漏,看是教学理念问题,还是知识结构出现缺憾,还是教学环节安排有问题,还是落实措施不到位,然后一一想出对策争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改正效果。
由于这种率先垂范,当某个学生在某方面被我亮黄牌或扣分的时候,也是积极配合努力完善提升自己——我常常感慨,学生就是教师形象的“翻版”,当然这种“翻版”因每个同学基础不同而各异!
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自己的科目,希望自己的科目是学生的优势科目,但是现实常常有些情况并不如意。面对这种情况,自己除了积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外,就是坦然面对,对学科成绩好和不好的同学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特长”引领的自主选择,在陪伴学生“特长”引领“综合”提升的过程中,反求诸己努力实现专业成长的“瓶颈”!我的这种尊重,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虽然还是“细柳才黄半未匀”,但是我看到了教育的春天所在!
这样做,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做了最大的努力而且方式方法途径正确,他就是值得尊敬的世界上最优秀的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