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15:作业中的问题,都要及时纠正吗
(2018-04-16 23:10:2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015:作业中的问题,都要及时纠正吗
作业中的问题,都是要及时纠正的吗?
真的要落实及时纠错,究竟是一种什么状况。
我也想这样,如果真的这样,我能“累死”,学生能“烦死”。记得有一年,我曾经这样实践过。美其名曰,及时批改作业。一道经纬网题,曾经让学生改了七遍,那个学生就像是一个木偶一样,在我指点下改的。我很累,他不知其所以然,应该也很累。我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个经过我及时“纠错”的学生,对于这门功课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了,同时我也对于这个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升彻底的失望了。
很多学历高的家长,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发现学生写作业中出错了,马上出面纠正,其结果往往是“拔苗助长”。反而不如那些不会这些作业题的家长,他们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自律助人的习惯,学生往往生发出一些潜能来,自己把学习质量提高上去了。
有经验的教师,不去当面批改学生的作业,不是不看学生的完成作业情况。
他们关注学生作业比较出彩的地方,也关注学生作业中常常败走麦城的地方。他们会从中思考学生出错的个性原因,他们会思考弥补学生个性特征中不足的种种方法和途径。
《礼记•学记》中有句话:“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有经验的老师,纠错的方法途径常常匪夷所思。记得经纬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常常一刀切地降低难度,学生反而真的被难住了似的。我去听了同学科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她讲了一个更难的问题,反而领着学生闯过了难关。
人们都知道,高明的医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辨证施治,综合调理。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在我国古代,四川常常发生暴乱,朝廷也常常派遣得力大臣率兵前往镇压。镇压,会使当地情况稳定一会儿,不久就会有更大的叛乱发生。后来,朝廷选派了另一个大臣前去平叛。这个大臣,没有风急火燎前往镇压,反而沿途游山玩水。实际上的情况是,他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了民众判断的原因,暗地里针对这些原因,对当地的行政措施进行了调整或者改善提升。等他达到四川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和民众已经相安无事并且夹道欢迎他的到来。
“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抓出来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生的这句话又在我耳边回响。学生综合素质或者学科素养的完善提升,也是尊敬出来了的,不是教师抓出来的。教师真正的精力,应该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上,而不是被一些做给人看的教育形式桎梏着。一个被桎梏着的教师,必然有更多不能更好成长的学生。
小时候,我在学习中也会遇到问题。那些问题困扰着我,让我非常沮丧,有时甚至伴随着头痛。这个时候,不识字的母亲,常常会劝我不要再去想这些困扰自己的问题,动员我帮着她做些家务劳动和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母亲总是微笑着鼓励我说:换换脑筋,就好了!
正好,我放弃了令我头痛的作业问题,投身到可以立即看得见成绩的劳动中。看着那些看得见的体力劳动成果,我恢复了自信,脑力也因为体力劳动得到了更大的活力。再去思考曾经困扰自己的问题时,往往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是让学生学会做某个题,或者让学生学会做更多的题,而是唤醒学生做题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中,生发出学习的兴趣来。
学生作业出错,就像是学走路的孩子摔了一个跟头。不是坚决不要扶他起来,而是激励他自己主动爬起来继续前行,才是真正更好的教育。及时给学生纠错,就像是学生跌倒了你第一时间就搀扶他起来,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写错作业,如同学走路的孩子常常跌倒一样,这是他们尝试错误的机会,因为有了这种尝试,他们可以更好的前行在学习的路上。要坚决相信,他们在出错中应该能学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