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951: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

(2018-02-28 21:35:55)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951:文化传承的拳拳之心
——读顾随《中国古典诗词感发》

追随叙事者共读,20183月捧读的书目是顾随先生的《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因为自己的愚钝和阅读速度慢,所以先行一步阅读。最近三四天的捧读,被顾随先生直指人心人事的古典诗词课吸引住了,吸引住我的还有叶嘉莹教授和顾之京先生(顾随先生之女)和高献红女士(顾随先生外甥女)传承优秀文化瑰宝的拳拳之心。

笔者曾经在一段生命时光里,浸淫于中国古典诗词。数百个日日夜夜,在工作之余古典诗词成了我的精神伴侣。或者抄写,或者朗读或者吟诵。中国优秀的古典诗词,如果五谷杂粮,在那段时间里,成了我的精神食粮。看到好的,就读抄背,乐在其中。就像是一个有些饥饿的人,对着满汉全席,尽情地捡一些适合自己的饭菜填饱肚皮,自然是大快朵颐!

唯一遗憾的是,这些古典诗词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和不足,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顾随先生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阅读书中的文字,每每要三番五次。即一遍读下来,欣然有所得,但是不知究竟在哪里。于是有了第二遍的勾勾画画圈圈点点。圈圈点点了,似乎还不究竟,于是有了第三遍的融会贯通。当然,我的融会贯通不是真的理解了先生授课的真谛,而是欣欣然有所得,可以大致诉诸于文字或者表达出来了。

参与叙事者前,我觉得以前背诵的古典诗词都做风吹雨打去,只是提高了一些语感或者对于写作有所裨益。读顾随先生的文字,才懂得其教化人心的独到之处。以前不懂,只是有口无心的诵读而已。现在明白了,也随着顾随先生的文字,仔细回味古典诗词教化人心指导人事的意义。

以前读《论语》,看到孔子教育学生:诵读《诗经》,可以多认识一些花草树木的名字,可以懂得怎样孝顺父母侍奉君主,可以懂得如何抒情言志,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看了顾先生的文字,虽然只是浏览了全文的十分之一,但是却从顾先生身上学到了如何从诗词中汲取调整自己心态和做人处事的智慧。

我也是一名教师,常常纠结于教书育人的相矛盾处。看了顾先生的文章,觉得教书育人是一不是二。顾先生教学生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从心地上下功夫。通过鉴赏不同诗词呈现出来的心地,直达读者内心,让读者关注诗词作者做人处事的同时更好的解读古典诗词,无形中在学习古典诗词中学习了耕耘自己的心田,让自己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让自己更好的做事。

一本书文稿十几万字,完全根据叶嘉莹教授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下来。我也在回想叶嘉莹教授当年听课之用功认真,不仅如此叶教授辗转天涯,都将这些笔记带在身边并精心保管。也想顾之京女士,受叶嘉莹教授之托,怀着一种使命担当之心整理这些文稿。叶嘉莹教授当年的听课笔记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可想整理编纂之难。又有顾随先生之外孙女高献红加入,最终完成艰巨的整理成书工作。

顾先生讲到诗词中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社会生活在其中发生的作用,我看到一代代学人的心血传承。作为一名传统文化传承者,常常与同好言及文化传承中的“断裂带”。一种优秀的文化,需要一代代人心血才情生命历程的融入,才能真正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和无限生机。

参与叙事者共读,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读得多一些,文学文化方面的,读过《苏东坡传》和《人间词话》两本而已。作为叙事者,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和文字写作水平,读这样一些书,应该也是非常利于专业成长的。对于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诗词,我比较熟悉之外,对于《人间词话》也是在捧读的时候玩味再三。但是,却明显觉得顾随的文章更加“粘人”。

文章提到诗人的“寂寞心”,让我们觉得作为教育叙事者,应该通过阅读经典诵读在心性修养上下功夫;文章提到诗词中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如何更好的做人和更好的关注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小事细节上下足功夫。

“人在愁苦中,能在人事上磨炼是英雄的人,诗人也是英雄的诗人;人在愁苦中,与大自然混合是哲人、是诗人。”笔者觉得,这句话比较适合叙事者诸君。每个教师,都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做人处事上磨炼自己,每个人都在积极融入教育生活的“大自然”中,从学生成长中学会如何更好的教育学生;从与学生心灵性格碰撞中,学会在教育生活中,如何做更好的自己;从教育人生的历练中,看到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