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695:学画“屋漏痕”系列小记

(2017-07-14 22:29:3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695:学画“屋漏痕”系列小记

学画“屋漏痕”。

“屋漏痕”,是高老师在教画时传授的一种基本画功。顾名思义,就是用食指和拇指的前端的手指肚掌控毛笔,毛笔垂直于画纸中锋行笔,其间有笔尖的提顿,运笔过程中尽量保持线条粗细均匀力度一致,画细画长保持力道均匀为高境界。

“屋漏痕”,是毛笔颜料和画纸完美结合创造出来的一种构图效果中的最基本元素之一。透过“屋漏痕”系列学习,可以看到我们这些零基础学员在通往写意国画道路上走过的一级台阶。

一、自以为是,让我一开始一波三折

一开始,我以为就是练习画中间有提顿点的竖线横线而已。因为自己时常写毛笔字,虽然是用蘸水的毛笔在水写纸上写,画出一些横平竖直的线条也绝对没有问题。

我正觉得的练这个功夫对于我多此一举的时候,发现高老师反复指导同学拿笔运笔,特别是拿笔的姿势怪怪的。以为高老师拿惯了画笔的手,习惯成自然,还是觉得自己拿笔的方法正确点。

慢慢的,我感到自己画的和老师要求的好像不一样。因为不少学员和自己画出来的线条质感、粗细不同,我如坠云里雾里。

学习结束了,没有人提问,我也不知从何处问起。这样走了,带着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疑问的疑问。

回到家,继续练习“屋漏痕”。妻子在练的时候,也与我的不同,告诉我练习的要点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去做。我看妻子练习,觉得她因为没有书法基础看出许多漏洞。

练习绘画基本功,到这个时候走入了一个怪圈,我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绘画的自卑感重新占据了我的身心,我就继续练习毛笔字,等看其他同学怎么画或者听老师做进一步的讲解。

同学中,有个书法很好的学员。高老师以他为例,问:“会了没有?”他立即回答:“会了。”回去画的与老师要求的不一致。听高老师这样说,如同说我自己啊!看到同学们画的与自己的不一样,心里着急,但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正好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学长(上期的学员)来玩,我故意演示自己的画法让她看,并说:“看我画得怎么样?是不是挺好?”这个学员,按辈分得叫我姨姥爷,冲着我“嘿嘿”。再问,又是“嘿嘿嘿”,脸上使劲绷住不让自己乐开了花,实际上脸蛋已经憋得通红。

妻在一旁制止我:“都笑话你了,还自以为是!”我自我调侃:“这是看着我画得好,高兴呢!”这位学长直接大声笑出来了。我努力踮起脚看着高老师在给身边的同学做指导,老师每次指导都是针对个人情况,我使劲领会这些指导中的意蕴。高老师也给我指导了,过后还肯定了自己画出的线条。

这个时候,我努力的忘却自己写毛笔字的拿笔运笔法,一切小心翼翼按照老师要求来。这种正确的练习法,我千方百计努力捕捉着,就怕稍不留神它会从我身心中跑掉一样。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老师看出了大家在画“屋漏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讲解。

他展示了自己画的紫藤,大家纷纷称赞。

高老师告诉大家,要画好紫藤的藤条,练好“屋漏痕”就是必备的基本功。另外高老师还演示了画葡萄,了了几笔,栩栩如生的葡萄就呈现在画纸上让人几乎要流口水。高老师告诉大家,要画葡萄藤和竹子,要想形神兼备,基本功也在画“屋漏痕”上。

听着高老师的讲解,我对原来看似简单的“屋漏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每次画“屋漏痕”,我都觉得那是从自己心中长出的牡丹花的枝干竹子和弯曲盘绕苍劲有力的藤条。一寸一寸的画,整个运笔和中间的提顿也丝毫不敢马虎。才开始,两个指稍很快就累得不行。

咬牙坚持着,我看着这些平凡的横线条和竖线条,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东西。在家里阳台上练习,汗水顺着手臂淌到画纸上。我用毛巾擦一擦继续画。这个时候,虽然天热但是因为出汗后心中特别清爽。直到练得腰背胀痛才停下来。慢慢地觉得食指拇指手指前端变得有劲且运用比原来灵活了。正像高老师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调整气息、运气、掌控发力的过程。

因为有拿笔不抖的基本功,这次练习“屋漏痕”比其他多数同学明显具有优势。我就依次为突破口,在努力突出优势建立自信的基础上,争取依次带动其他的绘画基本功练习。

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练习“屋漏痕”,高老师提出了相应的拓展训练——练习画“狼牙棒”。高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接下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拓展——练习画牡丹花的枝干。高老师给我们画了一个基本的结构图,让我们临摹。从临摹角度不正确到一点点的修正和构图的进一步完善。高老师通过网络点评和现场示范点评结合的办法,一步步将我们引入绘画基本功“屋漏痕”系列的大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