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587:因为同学坚持,一题死而复生

(2017-04-15 21:25:0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587:因为同学坚持,一题死而复生

  陷于做题的泥沼不能自拔,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当自己真正从做题的泥沼中走出来,却有一种化蛹成蝶的感觉。

我近几天地理课上,遇到一道题,无奈中我判了它“死刑”。并且给它安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一道误导师生的题”。

教学中Y和N等几位同学,对于这个问题的“不放过”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事后,我对这道被我判了“死刑”的题反复核查,终于看到了这道题的微妙之处。

一、做题,不小心钻了牛角尖

回顾自己的做题历程,的确是坎坷的。

一开始做的时候,觉得这些问题的回答方法有些“怪”。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习惯性的坚持自己的做法,不是顺遂的照搬答案去识记答案。

因为我知道记住答案没有意义,考试题不会重复原题。

我必须弄明白,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或者标准答案不一致究竟是什么原因。

有时,一个问题,让我寝食不安。

比如有这样一个选择题,有一个等高线地形图,一看地形以丘陵为主,同时可以看到一条25°N纬线,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南方丘陵地区。选择题提出的问题是,此处不能重点发展的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旅游业。

这个题正确答案是A。可是在两次做题中,我分别选了A和B两个答案。可见,对这个问题我并没有真正弄明白。

请教孙老师,孙老师告诉我原因“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我从坡度陡中找原因给学生讲,学生告诉我这是丘陵,怎么看出坡度陡呢?我努力的以比例尺和各等高线海拔基础作判断——这是一个坡度陡得不能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旅游业和林业的地区——结果我对于自己的解释也不满意。

我像是一个专制时代的君主,不去深究自己的愚钝,而是粗暴的下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问题陷阱”。

把问题推给美丽智慧的问题本身,带着学生逃离所谓的“迷惑”区域。

我想到Y和N等同学,在探究这个问题时的专注,我看到了试题本身的魅力,不是我一句“枪毙”能了事。

二、探得究竟方释然

我不是完人,“枪毙问题”也是一种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的探究精神让我为自己的武断不自在,以致于始终没有放下对这个问题的解读。

当然,我发现自己有个特点,就是在不同的场景下,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一个不同的思维导向!

今天我突然有了新的想法,这个问题唤醒了我对于一系列相关地理理念的回忆。

实际上,在丘陵(或者山地)地区,重点发展畜牧业(如农耕区畜牧业,新疆山地牧场)、林业和旅游业,都是可以的;但是重点发展种植业的地区,必须是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不可以重点发展种植业。

这是这个地理题考察的关键所在,当我考虑到这个点时,忽然冒出一身冷汗——不是题出错了,而是我的思路走入了一条死胡同。

冒出冷汗后的机灵,让我的思路有了新的拓展。走入牛角尖后,如果不抛弃不放弃及时挖掘知识储备调整思路,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由这个问题,可以有以下拓展思维:

山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为主,在这三种地形区内,适合重点发展种植业的,只有平原地区,那么另外两种地形区可以重点发展畜牧业林业和旅游业。

就拿我们所在的淄川区为主,原来很多的丘陵地区,重点发展种植业,这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的落后导致的。现在丘陵地区,都已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或者成为旅游特色区域。也就是现在淄川区的丘陵地区,重点发展的是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

关注身边的生产生活实际,让这本无字书与课本结合,知识和技能变成了师生专业成长的隐形翅膀。

结束语

一个地理问题,看似只是让我们知道了一种正确的选择。在这种正确选择的背后,是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实实在在的转变。

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在这种伴随着科技发展和理念调整的转变中,变得更加和谐或协调。

地理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真正明白后,你会觉得地理学习与我们今天和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生产有着点点滴滴十分密切的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