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75:做一枚幸福的“草根”
(2017-02-04 17:53:0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475:做一枚幸福的“草根”
小时候,有很多梦想。梦想再多,都要用自己的根,没有根的生命是不会长久的。
长大了,我仰慕过参天的大树,羡慕过娇艳的牡丹,致敬过亭亭玉立的荷花。后来终于明白,他们都是我眼中匆匆的过客。
“我是草根,却有一颗青草漫坡的心。”
一、“安根”仪式以后
小时候自己状态不太好的时候,母亲就会做一件事情,找有神通的人帮我“安根”。
回来后,母亲告诉说:“你的跟,在泰山上。已经替你将根安好了。”
这个时候,我就像是一株盆花被浇了一次水,不长时间就变得更加精神了。
我于是问母亲,别人的根在哪里呢?母亲告诉我:“有的就在家乡附近的孟子山上,更多的在泰山上。”
那时候,没有去过泰山,只是知道泰山是比家乡的孟子山大无数倍的大山,从“五岳独尊”这句话中就可以想象出来。
后来知道,人类是自然之子。说自己灵性的根在泰山上,也似乎合情合理。
那个时候,我的心胸变得博大了些,心中不再只是四周的院墙和无数连绵不绝的丘陵。泰山让我豁然开朗,我的状况也随之好起来了。
从那以后,我对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更多了一份敬畏。在这一草一木生长着的地方,很可能就有某位兄弟姊妹或者长辈的灵魂的根。
走在山路上,脚踏着洋溢着杂草和庄稼芬芳的泥土,我的脑袋变得聪明了许多身体也逐渐更加健康起来。当我们虔敬脚下的土地的时候,这些土地中富有灵性的根也在千方百计地呵护着我们每个人。
二、学会安身,懂得立命
慢慢长大了,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懂得如何安身。
这个安身,不仅是指找个住宿和遮风避雨的地方,而是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在明星们都喜欢客串,如影视演员去唱歌歌星去演小品。
不管是不是客串,都要懂得扮演好每个角色的基本的常识和责任。
拿自己来说吧,就有家庭和工作单位以及亲朋好友中的各种的角色。任何一个角色扮演得不到位,不仅自己难受,也让他人觉得别扭。
中国人一句俗话,叫守住自己的本分。这本分,就是一种角色的担当。
舞台上的角色是在演戏,生活中的角色却是一种没有彩排的演出。生命中的历程,就在这一个个角色的转换中过去了。一个人的一生,是卓有成效的理想的还是碌碌无为的平庸是平平淡淡还是折腾来折腾去,就在这个角色的转换和担当中定格了。
《易传》中有句话“安其身而后动”。可是自己猛然发现,已经在人生的舞台上转换过许多的角色了,却不懂得如何安身。
是自己活得对自己太不负责任,还是从根子上不懂得怎样才是有意义的活着或者不懂得怎样才是好好的活着!
过去的人,一出生就学着扮演自己的人生角色,懂得自己应有的担当并努力践行。现在的自己,儿女也都长大了,却在思考这个本来早就应该明了的问题。
这有点像是补课,但是这是人生必须的一课,虽然有些晚但必须得补。
写着这些文字,我似乎懂得了些安身立命的道理了。
三、活出“根”的精气神
捧读《论语别裁》,懂得南怀瑾先生在帮助我们“扎根”。这不同于童年时的安根,而是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生命的根思想的根文化的根言行的根,扎到自己脚下的具有悠久历史又有着无限朝气的土地上。
扎根,需要一种古老的智慧,也需要现代的知识技能和规则。
慢慢的看,仔细的读,每个人都在诵读中聆听南怀瑾老师和《论语》中的生存发展成就他人成就自己的智慧和经验。
这个时候,我变成了一种植物,扎根在脚下的土地上,沐浴在《论语》和《论语别裁》的春风里,感受着雨露阳光充满希望和期待的茁壮成长着。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的话语虽然有些犀利,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根们是一种警示。是根,就努力的扎下去拥抱着脚下的土地“不怨天尤人下学上达”——才是根的真谛!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九岁的白居易所赞美的不就是根的精气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