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8:行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2016-05-21 10:59:25)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138:行走在梦与现实的边缘
我这一段时间,准确的说是一个多月来,走向教室的同时,我手里多了用于记录的本子或者纸笔。其他的教材都是课代表拿的,这个东西学生也看出了它的重要——这里面有我对于自己和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失的记录。
这个记录,就是一个我给自己的课堂安装的一个摄像头,有了它我自己或者更多的人都可以随时回放自己和学生点点滴滴得失和文化活动的轨迹。
一、梦幻般的生命成长
每天,都有一个与每个叙事者一样的梦幻般的教育之旅。这是一个教育回放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灵拔节的过程。我如一个农民,在庄稼快速的生长季节,走在比自己个头还要高的玉米丛中,听到生命生长的声音。
旱涝,病虫害和庄稼自身的问题,随时都会为我颁发紧急动员行动令。水泥建筑的教学楼和阶梯,让我时刻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存在。刚刚还在为一个孩子的进步高兴着,将他的可爱写在我的教育札记上,课堂上他的一个言行或者举动又让我这个希望的肥皂泡瞬间破灭。
当自己在为学生的表现挠头的时候,同学们又会给我小小的惊喜。记录着这些只有自己感受到的一切,似乎在叙述一场梦境。这些梦境,也许连那些顽皮的孩子或者他们的父母也没有留意,但是他们充当了其中的主人公。
二、叙事群中获取动力
看到叙事群里的老师,撰写的教育故事,感受着同仁的教育智慧的同时,更是领略着一种高尚品德境界。
每次不经意的成功或者看似闲来之笔,无不浸透着一个老师的学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每每自己疲惫就要放弃的时候,从这些故事中感觉自己可以做一些努力和尝试。
这也许就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接受文化学习的过程。每次的读和写,都是一个更好的审视自己灵魂和言行的过程。那些原来喜欢指责学生的话语,却几乎都在自己心灵深处找到了同样问题的存在。
刚参加工作,一切都从自身找原因。慢慢地感觉这样活着很累,说是自己的原因,却也改变不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学会了从学生家长身上找原因,自己心灵轻松了,却感到有些无耻。
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就要不断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专业的知识技能中的教法学法,更要学习引导学生做人成长的艺术和技能,这也是自身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
参与叙事者群体,让我从迷离中找回自己。常常要学生管住自己的情绪思想念头和言行,自己是不是首先应该做到?自己做到了,这样的话说给学生听,才会真正有分量。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三、品德与榜样,走心的力量
品德的力量,是一种榜样的力量,也是一种走心的力量。
孔子说:“骥,称德,不称力。”原来,自己以为这是孔子故作姿态让人们注重品德,实际上品德比任何有形相的力量更加强大。
品德之力,如同太极拳中的整体劲中显示的内力。外在绵软,或者是不经意,或者不用力确实是不用太大的外力,实际上已经让对方感觉到了一种绵绵与江海不绝的中正安舒的正能量。
这种力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同时最大限度的促进了自身和他人的自我品德提升或者修养的努力。
一个教师的意义,不完全在于自己知识技能有多大,或者亲力亲为什么事情,而在于自己品德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以及这种品德对于自我和他人实施帮助的能力。
品德完善提升的过程,没有那么光鲜亮丽却足足感动人的心魄。常常喜欢和人们分享一个自己的教育故事:
以前觉得学生乱丢垃圾,自己让学生捡拾起来每个学生都做得很勉强甚至千方百计逃避。
后来,我发现自己也只是不随便乱丢垃圾而已,也不是那么主动积极的爱护公共环境?我就坚持在教室里、走廊里、楼梯上和操场上、学校的甬路上、办公室里、家里,我随手捡起垃圾,并及时记录反思自己的心态和言行变化,收获颇多。
我不再纠结学生劳动卫生的不积极,不仅如此,甚至学生情绪理念言行上的不自信不自律不愿意帮别人,自己心灵深处不是也有类似的或大或小的问题吗?
我和我的学生有了一个关于自信自律助人方面上的行为约定,有表现好的同学可以收到表扬或者奖励(奖励个人或者小组分数),对于表现差的,要给自己和他所在的小组扣分。这种契约形式上的事情,就是涵养自己品德方式途径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