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133:在“叙事者”群里学叙事

(2016-05-15 19:25:3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133:在“叙事者”群里学叙事

参加“叙事者”群已经快四个月了,每天浏览群里的文章,并上传自己所作。我被一种情绪感染着,被一个共同的理想激励着。自己参与其中,付出并享受着,这是一个让人幸福并逐渐高尚的互动的过程。

我能感觉出自己的提升,但是我也更加明确的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个叙事者中的小学生。举手投足要学,情绪的梳理表达要学,文字语言要学,心态境界品质更要学。

一、叙事是个宝,教育离不了

教育名著值得学,但是最让自己感动并行动起来的还是其中的具有叙事性质的部分。毕竟自己从事的工作不是单纯搞研究,而是要在与学生互动中成长。

其实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最脆弱的地方。让我羡慕的是,周围同事中那些善于叙事的同事把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对学生叙事,让学生明白道理,看到希望知道怎么做;他们对家长叙事,自己的付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如果作为一名教师,付出了情感和精力,但是同学和家长认可,甚至反目相向,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和无奈。因为这种表达的局限,很难得到同事同学和家长的支持。

其实叙事不是简单的就是论事,而是师生心灵碰撞转化并提升的过程。叙事中,有一种蕴含着精神信仰智慧力量的有趣的表述。叙事,是教师们用心血和智慧写就的教育诗。他是教育生命的旗帜,是教育前行的号角和战鼓。

二、 叙事教育,是个历事练心的过程

每天都有一个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内心活动的过程,这种审视是全天候全方位的。

虽然自身有自己不愿看到的头上癞皮疮一样的东西,也当做是上帝对自己青睐的缘故默认了。有时正视改善提升自己,并不比改善提升那些令人怵头的学生更容易些。

平等的看待自己和他人,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很难。曾国藩写给皇帝奏章中的“屡败屡战”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有正视,有付出的导向,有精神信仰和自信实力在。

最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在教育中却有着黄金和金刚石一般的价值。“诗家清景在新春,细柳才黄半未匀”,这里面需要一种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需要一种“地狱不空我誓不成佛”的担当和决绝。

发现一个需要让自己默默付出的细节,充满激情充满诗意充满期待的付出并静待花开。说不定这种付出,可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更可能是自己的南柯一梦一枕黄粱。

“安贫乐道”,才是一个叙事者真正的坚守。陶渊明、叶圣陶、孔子、苏霍姆林斯基等,不再是书籍或者历史承载的伟人,而是走在前面的自己的同路人。

前行过程中,会读懂仅仅拥有安贫乐道的内心活动是不够的,还要有“信道笃、执徳弘”的和谐统一。“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可以弗畔矣!”——孔子当年,早就无数次践行了这样的心路历程。

三、 品读叙事,即透视心灵

大家都知道李世明之所有是历史上中比较优秀的帝王,就是他有三面镜子。“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三面镜子”,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叙事群里,有数十篇上百篇同仁的作品。仔细的阅读他们的作品,看到自己心灵各个角落中的种种。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孔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意义。

交换苹果的人,手中还是那个苹果。交换思想的人,变得精神丰盈充实。每次浸淫叙事者群,都有一种接受洗礼的过程。内心和言行上的污垢,在阅读的过程中被清洗,一种浴火更生的灵感诞生其中。

参与叙事者群互动,有一种重新活过的感觉。有群友说过,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在八小时之内,而在于八小时之外的思考和学习。几个月的时间,我似乎走过了二三十年没有走过的心路历程。

我不知道如果把我思想中从叙事者群里和同事同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剥离,我的思想中蕴藏着是不是除了“木乃伊”之外就是一些连自己也叫不上名字来的微生物。

结语

    没有了以前的妄自菲薄和缺乏底气,相信自己和群里周围同仁的付出,相信凝聚着向善向上心血和智慧的言行应该是越来越美的。把自己看到感悟到的做到的,叙述出来与更多的朋友分享,也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让我感到比较荣光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