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8: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2016-02-21 19:03:3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28:一路走来,感谢有你
寒假同事见面,我告诉他自己参加了“叙事者”,每天写一篇与教育有关的博文上传群里,并评论五篇以上的群里的博文。同事告诉我:他在寒假期间的研究生考试中,获得山大哲学系考研初试第一名。
同事长于表述和抽象思维,在象棋比赛中展露头角,曾经战胜过省冠军市区级冠军,只是成绩不稳定而已。喜欢诵读经典,五千言道德经,近二十分钟就能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喜爱看《论语》《周易》和中外哲学史;爱书法,写得一手别致的字体,无论何种情况字体不变,具有大定力。
虽我长其一旬,但是有时我常常听其意见建议。有关经典文章的解读,我们常常交换意见。每每谈到微妙处,相得益彰。常常珍惜一起读书交流的情况,一有空闲就读书学习。同事中有人不解,常以傻呆戏谓。每当心灰意懒之时,我们常常引经据典相互激励。
教育是慢的艺术,在读写中成就自己也是滴水穿石的功夫。我们不否认身边有些老师三年成为名师,八年十年成为特级教师或者专家。但是这样的人并不多,他们或者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或者天赋中有着难得的秉性。我们是普通人,就要有“绳锯木断”的毅力!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这句话,就是同事当班主任时,学生写在黑板报上的一句话。朝夕相处,他也是这样做的。“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质直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也让我在他身上看到了某些影像。
在各种情况下,我感受到有这样一个同事心慰。“内不欺心”,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常常返躬自省。口诛笔伐,我们各自指向内心。
从工作生活到自身修养,我们常常对照传统人文经典反观自身。我对于经典偏于背诵理解,他更长于探究其中的义理和如何践行。有这样一位同事在身边,相互激励,确是幸事。
他坚守编辑校刊校报十几年,使学校获得获得区级以上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奖励。我坚持读写,在各级报刊也有文章发表,更多的则是在校报刊上留下了两万多字。我们的坚守,与名利无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深处的呼唤和希冀在起作用。“不疯不傻不成器”,这句话用在我们挺合适。
孔子说:可与共学,不可与适道;可与适道,不可与立;可与立,不可与权。
人生路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有与我们相伴前行的人。譬如这次“叙事者”活动,我的妻子承担了所有的家务,让我每天有五六个小时时间撰写或评论文章。老师们在我的博文后面留下了上百条的评论和留言,我的近三十篇博文有六七十次被点赞(喜欢),有十几次被收藏,获得金笔12支。
感谢支持我的家人,感谢我的同事朋友,感谢“叙事者”中的每位老师,一路同行有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