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20:因“叙事者”团队,自己终被激励

(2016-02-13 20:16:29)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20:因“叙事者”团队,自己终被激励

“无知者无畏”,我又一次体会到了。翻看我写的第二篇文章《<论语>叙事教育的珠穆朗玛》,身上就冒出一阵冷汗热汗。正所谓“人不可欺心”,一人可以欺骗别人,却不可以欺骗自己的内心。一切的帐,都要清算的,虽然是自己跟自己。因为一个人最难过的坎,就是自己。

那些两千年前的人和事以及话语,就是一个教育故事。就像一个音乐家的耳中,一切都是美妙的音符;在一个作家笔下,一切都是创作的素材;在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眼里,一切都蕴涵着教育的契机。自己不能,是因为自己的文化不贯通和描述得不够到位。

我翻看着一则则《论语》故事,要写下来,却如同让海市蜃楼变成真的一样难。看老师们笔下的叙事,已经融入了诸多现代的元素,远远不是《论语》本身所能囊括的。虽然现代版的叙事,也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但是已经有了本质意义的不同。

如我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已经有PPT、朋友圈、线上作业、马拉多纳、奥巴马、教育理念等等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融入。孔子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更适合一切优秀文化的杂糅。团队中一位位老师的,成了我创作和提升拓展自我的益友。

多少年过去了,我的撰写的教育随笔,也在萎缩。大概是后来者居上,或许是自己的心态理念出了问题,或者是自己的教育实践有问题或者写作激情没有了。就拿我们文教系统而言,年长的医生不少人成了专家,年长的教师却常常成为累赘。

翻看近期这些文章,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即使是写作中的废品,也是一种“牺牲”的壮烈,因为这是我读书实践和反思的极致了。写作过程中,改善了心态提升了文化理念和话语体系。几位富有特色的“大家”的引领,整个团队的众志成城,是最可真贵的。

当交流的媒体越来越多的时候,却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心。记得《圣经》中似乎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有意让人们语言不通,如果真正无碍交流,那么人类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这些欲望中有着太多的贪嗔痴慢分别执着妄想。

真善美的东西,要么自己没有发现,因为没有慧眼;要么自己似乎看到了,但是才疏学浅不能表述出来与大家分享;有幸能表述了,别人不懂得欣赏。叙事的过程,就是希冀上帝通融一下,让一切真诚的交流不再受到障碍。因为只有真诚,才能让交流的程序实现无碍对接。

各种幽隐的念头,如静水流深般在心海深处涌动。太多注重大的浪花似的念头,就忽略了更浩瀚的所在。寻找原因找不到原因,便说没有原因是自欺欺人。“一叶障目”“掩耳盗铃”,是自己常常扮演的角色。缺乏愚公为自己和后代执着付出的精神,却每每像智叟一样谈说他人不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传统经典文化总是尝试着把我从泥沼中拉出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只是自己常常自以为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而自毁前程。明明是应该“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却偏要“弃上达而学下,怨天尤人”。

好在有个团队,灿烂的阳光及时照进来,让我的思绪不再发霉腐臭。善意的小石子不断的作为奖赏打在我自以为是的脑袋上,让我保留一份清醒一份担当和一份前行的勇气和动力。不怕汗颜,不怕上气不接下气,不怕小鬼半夜敲门,因为自己是一枚射出的破空穿行的利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