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经典,植根生本
(2015-09-24 17:00:39)
标签:
教育文化杂谈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贯通经典,植根生本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许修军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质量较高,但是思想情感目标和部分知识技能目标的相互交错,导致在各学科教学之间出现一些重复,无意中加重和师生负担。再者学科知识技能过于细化,关于强调学科间的不同,忽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一些让师生产生在相互贯通方面的人为障碍。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利用有限的学校资源和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和灵活性,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中的不足。
一、校本课程资源,是一种草根课程资源,但必须植根经典文化的肥沃土壤。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让传统文化经典和现代文明成果,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学校阅读实验课的开设,让学生把学科学习与广泛的人文和自然科学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成立校本开发课题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整合各个学科组骨干,把《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心经》等一些思想理念,通过编写《经典每日诵读教程》、专题讲座等形式,整合语文历史传统文化和艺体等课程资源,让学生浸润经典感悟经典,以文学社团编写师生专题习作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更加广泛的光晕效应。数理化生地和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微课形式,让学生亲近经典重点难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赢得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制作发明的兴趣爱好和技能习得。
以某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为例。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鉴于学生阅读范围相对狭小,写作思路不畅,学生的读写交流更是无从谈起,更不用说通过读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了。于是校本课程开发,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育人”作为课程开发利用的宗旨。依托语文组和学校文学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文学社杂志为交流平台,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学习借鉴,达到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教育目的。
为了让这一校本课程资源真正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文学社领导老师自觉用古今中外经典文化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了读写育人教师先行。例如他们先后开发了传统经典名句300句,并开展了每日一句经典名句诵读活动,定期开展经典名句诵读默写比赛。利用传统文化经典和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发了《送你一杯心灵鸡汤》青春期读写系列活动。针对学生书写薄弱的现状,从初一抓起,开设书法课,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描红、仿写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针对性的开设了《修身》课,从教育哲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调整自己心态思想言行对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并积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开展丰富的艺体活动,投身富有情趣的创造性劳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集体观念差、个人中心思想严重、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差等缺点和不足。学校在开发利用校本活动课程资源方面,就要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具有弥补性的教育活动措施。组织相关的领导老师集体攻关,确立活动课程开发目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教育活动信息,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学人精髓创己特色。
还是以某校为例,学校开发并落实了以励志操活动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优美而富有韵律感的队列、激动人心的从自己口中喊出的励志口号,身在其中感受一种约束自己言行的美丽,感受群体齐心协力的伟大。另外,与之配套的校本活动课程还有,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感恩演讲比赛等等。在这一系列校本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自我个性得到张扬,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而且这种活动所体现出的团队精神风貌,辐射到每个师生心中,成为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才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教师的板书美,课件选用制作精美、体态语言美、学生坐姿美和语言行为美;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相关的剪纸绘画和艺术鉴赏,寓教于乐;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在QQ群众晒晾学生的厨艺之美和孝敬美德;理化生和机器人制作课上,学生尝试到了实验创造之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脑力和体力劳动是人类成长和通向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创造美,而且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