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名流皈依佛教探析(吴江)

(2014-06-16 12:16:15)
标签:

佛学

分类: 佛学
    那末,今后社会是否还会出现社会名流或知名人士“出家”为僧或成为佛门居士之事呢?我看这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科学无法穷尽宇宙的奥秘,因此,必有宗教存在的空间,而且宗教也必将日益成为宇宙性的——诚如爱因斯坦所说,佛教最具有这种条件。另一方面,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教的特性是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信仰(说信仰也是泛信仰主义),而是有它自己的一套比较细密的学理,而且与社会状况和人生问题(尤其在生死、祸福问题上)有较多的联系。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他在书中甚至还引用了费尔巴哈的话。他说:“生死、祸福,事最莫测难知,而事之最牵动扰乱人的感情意志者恰恰亦在此。费尔巴哈有绝妙的话说:‘若世上没有死这回事,那也就没有宗教了。’”而佛教正是在“了生死”这件事情上最下功夫。
  生死祸福善恶患难等问题的存在,加上社会动乱不宁、统治不得人心、最易牵动人的感情意志,乃至促使宗教思想蔓延。在中国,无论在文化上,在人们信仰习惯上,佛教最易迎合人们消极失落的情绪,只是如今在佛教已作为一种合法的社会团体与当局不能不发生一定关系的情况下,凡有一定声望或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要想自由出家为僧并不那么容易。但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现在佛教本身也正在发生变化,有人称之为“佛教的现代化”。并举出例子:在某些信奉佛教的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许多佛教徒已是高层知识人物,留学的博士也不少,他们从事教育等服务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不限于办神学院),成效卓著,因此信徒也随之增多,他们日益溶入公民社会而成为其中特殊的一部分。
  在我们的社会,事情可能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只要佛教的活动本身不脱离正确的社会方向,爱教而又爱国,并与人道主义精神相契合,共同为世界和平而努力,这样除了佛教界本身会出现一批社会知名人士外,也可能吸引某些社会名流或知名人士为之尽力。在今天的情况下,有人出家修行或当居士并非是为了去寻找“出世”和“剃度”的精神寄托,或去追求“芒鞋破钵随缘化”那种受苦境界,这只是浅层次的,而可能是为了跳出污浊,跳出某些政治恶斗,求得心地平静做一个虔诚向善的人,甚至为驱除人心中的种种贪欲邪念、灭掉人性中天然具有的某些野兽因子,作出贡献。因为人是从动物界进化而来,因此人性中总或多或少地会含有一些兽性因子,这是恩格斯所说的话,而这话是符合科学的。佛教修炼的重要目的之一,我看就在于灭掉人性中所具有的某些恶的野兽因子(包括权力野心、各种贪欲邪念等),使人成为真正纯粹的人,真正为社会做好事的人,真正为世界和平而尽心尽力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