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藏地区教学案

(2014-05-05 11:51:23)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课题: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1、明确并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熟悉青藏高原一些显著的地表特征

3、描画并识记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几条大河

4、识记并理解青藏高原的主要气候特点、日照、空气状况

以及形成原因

5、理解青藏高原居民服饰特点以及与气候的关系

6、识记青藏高原作为高寒牧区的特点特有的珍贵动物、最大湖泊的名称以及分布

7、理解并识记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区的分布地区以及形成原因

8、会做课本90页活动问题,并书写正确答案

学习方法:读图识记法,读图分析法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一、1、位置范围:看课本859.3图,完成填充。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   )部,(    )山脉以西,(   )山脉——(   )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1)地形:以(    )为主,这里还有被称为“聚宝盆”的世界海拔最高的盆地(    )盆地。(将此内容整理到课本85页)

2)海拔: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3)地表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   ),冰川(   )。

4)河流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是(   )(   )(    )(   (    )等河流的发源地。在课本859.3图上描画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和黄河并识记他们的相对位置。其中注入印度洋的是(   )江和(   )江。(将以上内容整理到课本85页上)

导学案

3、(1)气候:气候类型,是(    )气候。特点是(      )。海拔高,空气(   ),日照(   ),太阳辐射(   )。

2)看课本869.5图,填写拉萨、成都两地七月一月气温,并算出两地七月和一月的温差,写在课本上。写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看86页“阅读材料”,解释青藏地区“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的原因,是(     )(年温差大还是昼夜温差大)

4)看课本86页活动题1、说说下列必备物品的作用。

(参考答案:用防护霜防紫眼镜,是因为那里太阳辐射强烈;戴帽子穿保暖衣,是因为那里寒冷;带氧气袋,是因为那里缺氧——建议将以上内容整理到课本86页并记住)

5)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在课本859.3图上找到青海湖并在上面填写名称。

6)看课本879.9图,识记“高原之舟”牦牛的形象,并记住它的名称。(抄写名称三遍,并记住牦牛的样子)

巩固案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看课本88页,完成。(    )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

在高寒牧区有适应(   )、(   )、(   )等特殊高原环境的牲畜——(   )、(   )、(   )。

2、河谷农业区。(看课本88页完成)(建议:将以下内容整理到课本88页空白处)

1)河谷农业区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谷底和(   )谷地。

2)河谷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A、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日照时间长。B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土壤肥沃,气温比较高,农作物生长期长,适合喜温良的青稞小麦生长。

3、看课本89页阅读材料,完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河谷农业的有利条件:(1)那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2)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3)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建议将此整理到课本89页上面)

4、青藏牧区使用牛毛毡搭建帐篷与当地气候环境的关系:(1)便于迁移到牧草丰盛的地方。(2)便于防止严寒。(3)防止野兽的侵袭。(将这个问题及答案整理到课本89页上)

5、青藏牧区多用石料建筑墙体厚实的平顶碉房的原因:(1)那里土层稀薄,林木稀少。就地取材,往往以石料为主。(2)墙体厚实,便于保暖。(3)平顶碉房,因为当地降水稀少。(建议:将这个问题以及答案整理到课本89页相关地方)

6、课本90页活动题。1、参考答案:那里海拔低,气温高。2、参考答案: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必经之地,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降水丰富,河流水资源丰富。3、参考答案:(1)因为那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成分淀粉的形成。(2)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和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7、看课本879.8图。青藏铁路的起止点是从青海省的省会城市(   )到青海省境内的格尔木到西藏省会城市(    )。在图中描画下列地理事物名称以及所在地。高原湖泊(青海湖),作为矿产开发地的(查尔汗盐湖)对照课本85页图9.3图上圈画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在课本879.8图上,描画三处冰川(玉珠峰冰川、唐古拉垭口冰川、念青唐古拉冰川)、描画(羊八井温泉)、描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8、完成并识记填充图册31-32页作业。

课题: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1、明确三江源的位置范围。

2、明确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的意义。

3、明确河流源头的判别标准

4、三江源保护区湿地的意义、会分析三江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危害和明确治理措施

学习方法:读图综合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        1、三江源的位置和范围:(1)看课本919.16图,明确。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的(    )部,是(   )(   )和(   )的发源地,被誉为“(    )”。

2)、三江源位于(    )省的南部,是(   )源区、(   )源区和(    )源区的总称。长江总水量的(   %,黄河总水量的(   %和澜沧江总水量的(   %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

3)描画三江源头的名称位置:在课本92页上的9.17图中,描画长江的源头(沱沱河),澜沧江的源头(扎曲),黄河的源头(卡日曲)(在课本939.19图上描画标注)

导学案

(建议:将以下内容完成后在书上93页抄写二、三1、)

二、        三江源的最初水源和河流天然调蓄器。

看课本93页,完成。(1)(  )和(   )的融水是江河最初的水源,(   )和(   )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三、1、河流源头的确定原则:看课本93页,完成。河流源头的确定原则是河流(   );流量(   );多因素综合考虑。

2、在课本93页上描画黄河源头的两大重要湖泊(扎陵湖)和(鄂陵湖)。

3、完成课本94页活动题3.说明卡日曲河是黄河源头的原因:因为卡日曲河流程长,流量大,所以它是黄河的源头。(将此答案整理到课本94页相关问题处,并理解能表述——书写)

巩固案

四、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原因、措施和三江源被破坏带来的危害。(建议:将以下内容整理到课本相应地方并抄写理解记住)

1、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看课本94页(1)是世界上海拔高地区生物最集中的地区。(2)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3)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关系到河流下游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三江源湿地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看课本95页):(1)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2)湖泊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小或者干涸。(3)水土流失(4)、草地沙化严重(5)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

3、三江源地区治理措施(看课本96页):(1)退耕还草(林)(2)全面禁猎(3)禁采砂金(4)休牧育草(5)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

4、三江源生态破坏带来的危害:(1)冰川消退湖泊沼泽缩减,会使下游水量减少,影响到下游流量和灌溉、发电、航运(2)草场退化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地区河床泥沙大量堆积,增加洪涝灾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