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美文赏析教案10
(2014-02-21 12:46:1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备课人:
一、赏析篇目《诵读的境界与传承》
二、赏析目标:
三、赏析重点:让诵读成为成长的阶梯
四、赏析过程:诵读的过程,就是一个反省净化和提升的过程
诵读的境界与传承
诵读的三境界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真正的经典,只有在熟读成诵的时候,我们才会实现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的渐次提升。文字般若,就是突破具体文字的界限,看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哲理。关照般若,就是反观自身,与经典对话与大师交流,为自身智慧能力得到渐次呈现奠定基础。实相般若,就是一个自身素养全面提升完善的过程。
在经典诵读中,古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或者围绕一句几句,仔细玩味,犹如座右铭。比如:诸恶无作,众善奉行。要践行这一句,一切万事大吉。
还有些古今中外的文化人,通过大量的抄读和背诵,让经典慢慢的内化,成为自己写作语言交流和自省的重要文化积淀。
还有一种,就是经典,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行动。比如:推己及人,成人之美等等。很多人都到了不用说的程度,犹如吃饭穿衣一样,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自觉行动。这样的人,在诵读经典中,看到自身闪光点,增强自信,更加自觉积极对照经典查缺补漏。
诵读只是一个入门,还谈不上登堂入室。
诵读的最终意义,在于传承。传承的,有文字般若,有关照般若,有实相般若。诵读的内容,千千万万人都一样;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人与人则千差万别。
传经典文字,有网络和印刷等渠道。现代的传承,更多的是一些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和实相般若层面上的解读和体会。
传承的质量,与诵读经典者自身的修养有很大的关系。自身修养成就越大,他所传承的内容,流通的价值越高越大。
孔子的话:“不患人不知己,患己无以知”,大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是一部经典。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是益者三友。与益友相处,犹如诵读经典,浸润时间越长,受益越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其中的道理。
在传承中弘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编著《论语》,是对经典的一种弘扬。因为有《论语》这部书的推广,孔子以后的人,都受到这部经典的影响。他们都有一个学习《论语》,提升自己,弘扬经典的过程。
读过《论语》的人,数以亿计。这些人,都在各自的家庭岗位和社会交往文化交流圈中,起到了传承经典的作用。《论语》如此,像《道德经》等其他经典也如此。广义的经典,指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
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科技,新材料技术科技等等自然科学,都有相应的经典文化,正是对这些经典文化的传承,才有了高新技术的革命,才有了个性化产品的迅速诞生。
道无所不在,一切的文化中,都承载着道,但是没有人文经典易于发现,没有人文经典给人们带来的教益更加明确直接。对于一个初学者,阅读人文经典,也就具有更大的意义。
经典犹如阳光,普照万物。地球上的万物,沐浴阳光,得以生长,开花结果。人类的弘扬人文经典,有些类似万物对于阳光作用的拓展和延伸。
导入:深入的探讨读书的作用,辩证全面发展的看待读书,科学的读书,更是为读书真正成为人类进步的阶梯。
学生自由阅读。
相互交流学习
1、自己所达到的诵读境界
2、三种诵读境界的关系
3、自己是如何传承经典的
方式方法:四人一组,分组讨论。
各组推举一名代表说说大家的见解。教师点评。
五、列举相关的哲理美句(或者名人名言等)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3、腹有诗书气自华
4、与好书相伴,徜徉幸福人生
六、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