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3-12-24 08:38:1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如何保持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二地理校本阶段性总结)
孙翠苗
2013.10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知道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幸福奠基的,是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准确的理解学习的含义: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会做人。就是要习得一种美德,担当的责任,诚信的责任,合作的责任,成人之美的责任。这是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就会不难发现。
古代文人的标志,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与今天的地理学习,有着许多的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地理课的这种担当进行下去,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利用地理课程,挖掘教育因素。
1、挖掘地理教育中的和谐教育。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农业交通发展,要与自然和谐,要与人的生产生活和发展和谐。教育学生,要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要与同学老师和谐相处,要与班集体和谐相处。
2、从“人法道,道法自然”着手。地形地势、海陆、纬度等等,与气候,与人的分布,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其中有着因果关系。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遵从自然规律,得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工业的分布、发展,也是如此。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精力体力注意力思考力表达和书写能力的一些方面的特点,要学会掌控利用珍惜节约,达到最大的价值,就是珍惜生命就会创造幸福人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要学习做大自然的主人的一些做法。学会正确的面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学会发现自身的优势,努力挖掘。学会正视不足,扬长避短。从农业的喷灌和滴灌中,学会精细化管理,改善自己的心态,训练自己的念头情绪思想行为习惯,保持自身兴趣和行为习惯称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自己的幸福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校本研发,发挥教育优势
作为地理老师,同时兼任学校的《绿野校本教程》的上课任务。绿野文学社团,曾经成功的开发了文学社团活动在语文素质培养中的特有功能。我们在地理课上,利用文学社团积累的活动经验,开发文学中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1、上课之初。文学激趣,励志笃行。采用学生便于理解,喜闻乐见的成语或者座右铭,书写在黑板上。通过师生共同赏析,或者学生自主赏析的形式,让学生将念头身心都集中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上课中。文学引导,“导航护堤”。如用“此时无声胜有声”,“君子动笔不动口”、“笔下生花”、“用笔完成用眼睛和嘴巴没有完成的事业”等语言,激励学生学习活动,用语言艺术之美,调动学生各种注意力,更有效的从事学习活动。
3、课堂结束。文学小结,扬善惩恶,继往开来。让学生感悟自己战胜自己的表现,学会自我肯定激励,增长自身正能量。让一节课形成正知正念,得到弘扬和肯定。
保持学生良好学习兴趣习惯,任重道远。要将其放在比培养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学会做人。会做人的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千教万教教人真知,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谓的真知,就是懂得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真人,就是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