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标手册》的问世,是我盼望已久的。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能认真落实,都是心中戚戚焉。
经过一个教学过程后,对于目标的制定落实,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哪些需要学生记住,怎样去记;哪些需要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怎样呈现这种理解。如果学生的基础差,怎样进行补差,通过什么方式途径;如果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差,怎样进行弥补?有了这些积累,也就有了《达标手册》的设计和落实,现在落实着,如何落实就是一件非常实在的事情。
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一个学习的文化氛围。从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的设计,到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造势,到学习过程中的总结评价引导,以及对于自己教育评价的引导。在将学生套牢在自律和勤奋的框架中时,我也这样将自己框架在其中。
与学生一起成长,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累并快乐着,艰难困苦并创造性实践着。——欣赏我的《达标手册》。“自律乐学”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是学习中的首席,我让学生以写为主的时候,我本身就是这样做的,天天的坚持写札记,记录成长的足迹。在记录成长足迹的同时,实现着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写”的元素,就是这样穿透了学科和年龄的界限,在不同的学科中扮演着它的主角。上语文课,我让学生抄“送你一杯心灵鸡汤”专辑。上政治课,我让学生抄写我写的经典问题,以及相关的名人名言。上地理课,我让学生抄,重要的地理识记理解问题,并通过用示意图检查记忆情况。地理课、政治课上,我都让一种叫做“文学”的东西,为这一切“修桥补路”,并承载这种写的活动,达到叫做“课标”的目的地。至于语文课,就更不用说了。而支撑“文学”的东西,是被称作“经典文化”的东西。
地理新授课,就是我一路用“示意图”给学生讲下来,而且还是满意的。有《导学手册》导航,我的地理复习课,也和同事们一样行驶在复习的快车道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