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着力建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实现均匀布局,建管形式多样,建设速度加快。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和在建的1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形成日处理城市污水能力54万吨的规模,可基本满足该市的城市污水处理要求。
淄博市在城市污水处理建设中,坚持多样化、多渠道融资,管理模式从原来的政府统管逐步向民资建管、BOT运营的多元化、市场化过渡。淄川区建设的日处理规模3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由民资企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承担,投资近3000万元,8个月建成投入试运行,初步解决了孝妇河中段城市污水处理的难题。地处孝妇河下游的周村区在兴建日处理规模4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时,4500万元的投资中民营企业的投资就有1000多万元,并由此成立股份制企业负责的日常运行管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厂完全按市场化、产业化运营的要求。淄河岸边的齐国故都临淄区去年开工建设了日处理污水规模分别为两万吨和3万吨的临淄污水处理厂与齐都污水处理厂,由水务部门和民资企业负责建设运营,部分处理后的达标水注入新建的“太公湖”,形成新的景观。
淄博市直接采用BOT运营模式的博山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山东省第一家采用公开招投并以BOT模式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公用设施项目。他们采用委托招标咨询公司在网上公开发标、投标人自主投标、公开开标的方式确定投资方,日处理污水5万吨项目的总投资由原来的1.2亿元降至5200万元,建设周期由设计的两年缩短为10个月,污水处理厂员工由过去同规模所需的百余人缩至20人。目前,管网建设项目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污水处理厂的土建工程将在9月底竣工,11月可投入运行。
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建设运营形式的市场化、产业化,为淄博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注入了活力,既逐年改变了由政府统管的传统模式,又通过这一探索加快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向市场化运营的步伐,提高了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整体市场运营能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