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学习手册》大串讲
(2012-12-12 12:01: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助人学习手册》大串讲
同学们一遍遍地抄着手册上的内容,抄写的快的已经是第二遍或者是第三遍抄写了。我看着同学们的认真的尽头,非常感动。同学们没有辜负老师,认真,勤奋的学习者,老师也不希望让同学们失望。引领同学们走进地理学习的智慧的殿堂,何尝不是我朝思暮想的事情。
下面,让我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这些看似琐碎的没有意义的地理知识串联起来,让同学们看到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和未来的密切联系。
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的共识。但是要与人和谐相处,就要更深刻全面的了解一个人,甚至是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历史)、现在和将来,只有这样这种和谐才能建立在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发展观上,才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要不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理不是讲有关的自然知识的,而是讲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认识和了解,甚至讲人类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
第一题,人类对空气的影响。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中,离开了空气我们能活几分钟啊。只是空气非常大度而已,但是当人类的活动不加限制,各种废气的有意无意的排放,会导致这种人类必需的资源的丧失,许多的人会为之失去生命。据说,一般的人,不吃不喝能够活七天。一般的人,如果没有了足够的空气呼吸,恐怕是一天都难以活下来。
空气,是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几乎被人们忽略的一种。三十多年前,农村里常常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就是喝凉水不要钱。现在喝凉水是要交钱的,现在要看到清新的空气,也是需要交钱的。怎么理解呢?同学们很少看到蓝蓝的天空,除了我们这里空气湿度较大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各种悬浮颗粒的密度增加,导致空气的清洁度低,我们很少看到蓝蓝的天空。
第二至五题,是一类题。都是关于天气或者气候的。实际上,关于天气的知识,同学们稍微一涉猎,就明白了,所以课本涉及较少。另外它是时刻在变化的,这也是我们不去过多的学习的原因。只要我们能够会正确的收听或者收看天气预报、卫星云图,一切都好了。气候则不同,却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住房建设、聚落的分布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到气候,大家关注的一般是气温和降水,所以我们把气温和降水成为气候的两大要素。同学们在识记世界主要气候分布的时候,发现随着纬度的变化、海陆位置的不同和地形因素(或者海拔高低)的不同,各地的气候呈现多姿多彩的变化。同学们要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地形因素和纬度因素,要会分析。
举例来说,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一变化规律中,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就是纬度因素。另外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就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看课本后面的世界地形图,同样位于北纬30°的青藏高原地区要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这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学很快就想到了,这是地形因素(或者是海拔高低的不同造成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去看第二大题,就是气温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是什么原因呢?喜欢动脑筋的同学,已经考虑出问题的答案来了,就是随着纬度的升高地球表面得到的光热越来越少。这也是,极地地区(北极圈以北或者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是寒带气候(气候终年严寒的原因)。
至于气温为什么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一百米便降低0.6℃,则要同学们以后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探索了,同样的同纬度地区夏天海洋气温低冬天陆地气温低,也是需要同学们在以后各门功课的综合学习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刚才我们说到了,空气是对于人非常重要的,上面的讲述中,同学们不知道感悟到了没有气温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了。冬天我们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在家里和学校的教室里,都有了取暖设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正常的生活。想象一下,如果学校教室里或者家里的取暖设备都去除,这个冬天我们的生存就成了问题了。
有些同学说,老师你扯远了,干嘛吓唬我们呀。有取暖设备很正常的啊,你是杞人忧天了吧。不是的,因为我们取暖用的煤、天然气或者是电,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变化才生产出来的一些能源,而且科学家预测煤炭和石油这类资源,在未来的几十年或者几百年的时间内都会用尽。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什么呢?何况现在的能源紧张,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各个地区的冲突乃至战争,都与资源能源的占有和争夺有关,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的话,都是。
只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些资源本身,了解他们的特点,人类和平和谐相处,才能找到人类真正的幸福。这些需要我们对于大自然(地理),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认识。
有些同学沉不住起了,要问水是自然资源吗?是当然是,有些专家甚至预言,二十一世纪,人类可能要为水而战。
实际上,人类为水而战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早在二十世纪,中东地区,就是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那里同学们知道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少雨。因为那里盛产石油,特别缺水。所以有人形容,那里的水比石油还贵。有资料介绍,那里的灌溉农业,给植物浇水,是如同我们这里人体输液(打吊瓶),直接将细小的水管口接触植物的根部。一条河流流经好几个国家,如果上游的国家修上拦河大坝,那么下游的国家的人畜用水就非常困难。一个人七天不吃饭,可以勉强存活,但是如果一个人三天不喝水,便不能存活。如果水资源真的紧张到这种程度的话,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那为水而战就不再是一种杞人忧天了。
有些同学看了这些以后,认真的看世界降水资源分布图。看到有些地区缺水非常可怜,那么发现赤道附近的许多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那里终年炎热多雨,真是非常幸福的啊。但是任何事情,超过一个限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终年炎热多雨的地区,也是人们所不喜欢或者无法居住的。譬如同学们知道的,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都是热带雨林气候,都是终年炎热多雨。但是由于那里终年异常湿热,人类无法居住。
于是有的同学突发奇想,如果把地球上的气温和降水平均一下多好啊。想法很好,坚决支持,大家拿出具体的方案吧。有句歌词这样唱的,叫重整河山待后生嘛!
老师说了这些以后,你对于气温分布图看了没有,还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你弄明白了吗?世界主要气候的分布规律,你清楚了吗?看着图,要说出来(准确的写出相关的气候类型名称)。我们要做二十一世纪的主人,就要首先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果这些东西我们不知道,或者不愿意知道,我们的未来便是生活在一个幻想的星球上了——便有些不是脚踏实地了。
还有就是第三大题,58页上的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老师在检查的时候,关于11月和12月的“点”标注出现错误较严重。问题是,﹣6.7℃,变成了﹣4.7℃,﹣16.7℃变成了﹣14.7℃。老师这样说明白了吗?可以问问那些会画温度变化曲线图的同学,这个题较难,问问同学不丢人的。不耻下问,勤学好问,真是同学们的美德之一。不会的问题,问别人光荣。如果自己能够理解,却不懂得加强联系巩固,却要没话找话的耽误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时间,才是可耻的。
关于课本63页的降水柱状图,老师不说什么。不是不重要,而是大家画得基本合格。
第六题,便是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的例子,非常简单,为了好理解。实际上,如果地球真的变暖,即平均气温上升几度,那么南极地区两千多米厚的冰层,就会逐渐的融化,导致海平面的升高。像如我国的广州、上海等城市将被上涨的海水淹没。
这种气候变暖,主要原因是生活和工业生产排除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类似塑料薄膜的保温层(如同地球整个的包裹在塑料大棚里面),导致全球温度升高。至于具体的更加详细的解说和分析,等同学们学了更多的知识以后,自己慢慢探究。“师傅领进门,学艺在各人”嘛!
其实做题的时候,只要将手册上的内容写上就可以得分了。不过要学到更多的知识,却是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啊。
有些同学看到第七题,觉得这地理可真够杂的,怎么又谈到人了呢?大家稍安勿躁,听我慢慢道来。地球上,现在人口总数已经超过70亿。什么概念呢?就是地球人,如果排成一列长队像同学们做操整队一样站好,如果是沿着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赤道站好的话,排成三十列纵队可以绕地球一圈。
从人类诞生时起,其实人家地球并没有太拿人类当成负担或者问题。可是这么多的人,都想着自己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学习环境好,医疗条件好,工作环境好,生活工作待遇高,出行在外交通好,外出旅游看到的处处都好。人少的时候,医疗卫生条件差的时候,人口的死亡率高,地球看到有些人刚出生就死亡或者早早的夭折,非常可怜人类,地球不难满足大家伙的要求,可是随着人类自然增长率提高快,地球母亲就觉得艰难了,不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自个儿悄悄地落泪。有些人发现了,给母亲画了许多形象的漫画——譬如“苦难的母亲”——许多孩子没有吃的,没有穿的,长病了得不到及时救治。
于是地球母亲,就委托一些人,告诉我们现在人口增长的状况。让自己的子女们,明白在地球上,有多少兄弟姊妹,主要分布在哪里(记住人口稠密的四个主要地区和分布规律看第七大题)?为什么分布在这里不分布在那里,这多与当地的气候、地形和资源等自然条件有关(参看第十四题)
地球上,一些地球已经是人满为患。特别是那四个人口稠密地球,这是由于那里的工农业开发较早的缘故,当然是那里有适宜的地形气候和资源条件。
地球母亲还告诉人们,地球上有不同肤色的兄弟姐妹,告诉大家他们分别长什么样子,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有着怎样不同的宗教和生活信仰。目的,就是让他的子女们,有更多的相互了解,尽量避免发生冲突和战争。因为在这之前,已经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都有上千万的平民死于非命。当然究其原因,就是为了掠夺其他兄弟姊妹国家的各种资源和能源,虽然这里面有种种文化、信仰或者是政治的借口,但是根子上却最终落实到资源能源和生存环境上。
地球母亲说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你记住了吗?(看看第八大题)于是有人又提出了那么让人口增长速度降下来,不就行了吗?也是有多问题的,自己看课本就知道了。
这时候,我想到了一首歌,就是《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可是老师的讲述,让同学们增添了不少的烦恼和忧愁。如果我们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幸福也在烦恼中。请你记住我们的这些朋友的体质特征和主要分布范围,以及使用的主要语言和他们的信仰(看图熟记10-11题,9、12题需要不看图背过)。在需要的时候,找相关的朋友帮忙。
实际上,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已经在于“地球村”的兄弟姐妹们相互帮助了。我们的钢铁制品的原料,很多的来源于澳大利亚。大家看到许多小朋友学跳的拉丁舞,就是融合了非洲和欧洲的文化艺术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我们的石油资源大概有百分之三十的来源于中东地区(西亚)和俄罗斯。我们课堂上,使用的电脑,则是与美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相互合作的结果。不管是被动的还是积极主动的,70多亿人组成的地球村的生产和生活,乃至文化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相互的影响。虽然我们看来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那样的大(熟悉理解第十七题),但是合作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看并理解第十九题)。
当我们的飞船飞向太空,我们的潜水员深入六七千米深的海水中的时候,我们多数人仍生活在这个实实在在的结结实实的星球上(它的寿命大约40亿年)所以聚落的建设,房屋院落的建设,都有着非常大的学问。这里面有地球与人类相互尊重和谐发展几百年上千年的明证。人们把保护和研究这些聚落,当成责无旁贷的事情。同学们,我们现在就看是涉及这些方面的问题吧。(第十五题,要求背过,默写。第十六题,炒熟,理解)
最后不要忘了有关地球母亲的基本知识(见第二十题),要不然人家说我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里这个词语不是贬义词,二十斥责我们没有学好地理。为此,我们诚惶诚恐,再接再厉。
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在课上课下主动与老师交流。就此止笔,2012.12.12一个非常吉祥的日子,祝愿所有的同学身体健康学习快乐天天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