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生本理念 打造生动式课堂教学
(2012-10-26 14:10: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管理 |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课堂教学创新水平,学校赴广州对生本教育实验情况进行了考察。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和“先做后学,以学定教,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等先进理念和以学生为本,让教育激扬生命的教育价值观给予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启示。
一、对实施生本教育实验的认识和体会
生本教育适应今天社会发展、思想解放、信息化普及、学生生存状态改变等种种新情况;生本教育的教学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使教育拥有的真善美的教育作用得以发挥;生本教育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纲举目张的思路与方法。特别是生本教育可以真正实现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以不同起点、不同方式、不同速度共同成长,可以实现生态化课堂和谐、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转变观念是改革实验的前提条件
(二)典型带动、活动推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
二、我校生动式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做法
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论,昆仑中学依托专家指导、骨干带动、校本教研、论坛交流等途径,贯彻边实验、边推行、边反思、边总结的研究主线,全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生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生动式课堂的基本特点
1、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构建的过程,不是教师的强行填充与灌输的过程。教师是努力将自己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激励和评价,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
4、关注情感。生动式课堂教学是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是充满了和谐、充满了人性美的教育。教师不是用斥责、抵触、批评的态度,而是有效地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在情感方面给学生以更多的温暖,使师生的生命存在爱心付出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生动课堂里,师生之间体现是平等对话和协商,是心灵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快乐学习,引领学生在自信、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探讨交流。
5、开发智能。生动式课堂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学生的智慧与潜能得以开发和实践。教师的备课,着眼于学生兴趣的激发,着眼于学生兴奋点的挖潜。教师在课堂上依托多种信息化手段,引导和创设情趣化的情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把学生的兴趣点、注意点、兴奋点都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多角度、灵活性、创造性的思维得以充分激发。
(二)生动式课堂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精致。坚持预习案、导学案、检测案的有机结合,突出学案引领、小组合作、分层达标。教师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提炼形成目标明确、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2、知识讲授精细。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讲练适度,突出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做到精讲、互动与展示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的最大效益。
3、学法指导精炼。以活动推动学生合作,以探究引领学生学习,教师发挥好导演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互动中学习。
4、分层教学精巧。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引导、分层探究、分层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跟踪巩固精当。坚持堂堂清、日日清的巩固原则,教师精讲点拨后,选择科学、适当的跟踪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积累学习的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6、师生关系和谐。课堂里充满欢乐、和谐、合作与互动,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和智慧交流,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推动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
(三)生动式课堂的操作模式:三四三模式
学校构建“三四三”模式的生动式课堂:即学案包括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三部分;课堂教学包括预习、探究、展示、检测四部分;课堂时间确保三个三分之一,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三分之一、教师点拨不多于三分之一、课堂练习不少于三分之一。
“三”,就是“三案”,即:从教师备课的层面上看,要让“预习案、导学案和检测案:合为一个整体。生动式课堂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课堂教学要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自主学习方式。生本的课堂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因此,学校提出了“三案合一”的思路:即:导学案的编写包括预习案、导学案和检测案三部分。学校强调了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三点:以学生预习为前提,以学生探究为主体,以课堂练习为主线。
“四”,就是“四环节”,即:从学生学习的层面上看,学生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预习、探究、展示、检测。
其一,是预习。学校积极鼓励学生预习在前,把前置的预习环节不断强化。通过组长检查、组员互查、教师抽查等多种形式,强化预习环节的落实。
其二,是探究。教师把学生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共性问题归纳出来,教师灵活采用组内探究、异组探究、组长商讨、全班研讨等形式解决共性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其三,是展示。学生展示是高效课堂的核心。问题从学生中来,解决由学生做。课堂中采用抢答、选答、必答、风险答等形式解决学生的质疑。教师做课堂的导演,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把合作、探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在展示中体味成功。
其四,是检测。当堂检测,是借鉴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有效途径。检测案的设计,突出分层教学。当堂检测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情,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祖业。学生完成以后,采用小组互批、组长汇报、兵教兵等形式,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努力实现堂堂清。
“三”,就是“三个时段”。学生的预习案部分,以学生提前自主完成,小组检查矫正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不少于三分之一;导学案部分,教师适当点拨引领,以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突出学生个性展示,教师点拨不多于三分之一;检测案部分,以学生的训练为主线,采取兵教兵、兵带兵、一帮一等形式,达到人人过关,课堂练习不少于三分之一。
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言,“生本教育”只是一种理念,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工再创造,量体裁衣。可见,真正的“生本”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认知规律,找到适合学生现有认知规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以生为本”的教育。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调研,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实践,来适应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取经”的历程可能很辛苦,很坎坷。但我想,只要我们有真正为学生发展着想,为学生一生负责的思想,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念,不管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我们一定引导我们的学生到达胜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