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赏月话地理
(2012-10-11 16:27: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
仲秋赏月话地理
昆仑中学
中秋节与明月有什么关系呢?我通过看书,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同学,寻求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帮助,发现了与仲秋赏月有关的一些地理知识,与大家共享:
一、仲秋月儿分外明。农历每月的十五至十七日,都是月圆之夜。一般的年份,农历有十二个月,闰月每年则有十三个月。月圆之夜,每年大概有36——39个。
为什么人们要选在仲秋赏月呢?就是中秋节期间的月亮,是最明亮的。据笔者分析,这个时候,空气的能见度最高。因为这个时节,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最少。
二、各地明亮程度不同。既然中秋节月亮的明亮度与空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有关。湿润空气在各个地球的分布状况不同,空气中悬浮小水滴的状况也依次不同。由此推测,按照明亮程度有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球和南方地区。
著名的诗人苏轼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原因是苏轼,常年生活在空气中水汽密度大的南方地区的缘故。如果苏东坡常年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的话,他是无论如何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来的。因为笔者以为,青藏高原空气能见度最高,是明月时时有的。
三、悬浮小水滴的变化。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范围,每年的5-9月份,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开始影响我国的季风区。这几个月份,由于空气中悬浮小水滴密度较高,所以空气能见度较高。而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又是受到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影响。在这期间,空气中的悬浮尘埃会增加,另外由于气温的下降,即使空气中水汽不足,但是由于气温降低和尘埃增加的缘故,也形成了不少的悬浮小水滴。
每年的中秋节,正好在阳历的9月底或者10月初,这个时候是一年当中空气中悬浮小水滴和尘埃最少的季节,所以仲秋赏月成了几千年来人们的首选。
另外,由于现代生活和生产中,人们往空气中排放的废气的增加和植被被破坏后沙尘天气的增多,都影响到了空气的洁净度。因此仲秋赏月的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种种美好的时候,要居安思危,让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