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语文“舍本逐末”与郭靖学艺

(2011-01-02 15:40:43)
标签:

杂谈

(原创)语文“舍本逐末”与郭靖学艺

现在语文课堂时间,大多花费在阅读讲练上。许多的语 文老师领学生咀嚼着语文讲练这块“鸡肋”,课复一课,年复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给语文学习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读写能力的提高。但心中总是有这么一种遗憾,就是师生们在讲练上付出的太多收获得太少。

我想到了金庸笔下的郭靖。郭靖最早接触武术时,有七个老师。这七个师傅都是热血男女,而且都有一身不错的武功。为了让愚钝的郭靖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上乘的武功打败对手,七个师傅把各自的绝学倾心传授给郭靖。郭靖虽然学习愚钝,但是非常能吃苦。

刚开始郭靖进步很快,因为各位老师都是传授了自己最得意的也最适合郭靖本人的一些招数。现在忽然想到,七个师傅的做法有点像极了我们今天的应试教育。七个师傅都是传授了一些短平快的练功方法,没有一个是从基本功入手一步步训练的。

后来郭靖的武功在达到一定高度后无论如何也不见进步甚至出现倒退,师徒都非常苦恼。后来被一位旁观者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就是郭靖七位老师的武功都不错,如果郭靖跟着其中的任何一人从基本功练起逐步提高都会有不错的造诣,但是郭靖只是习练七人的“绝学”。实际上这些“绝学”,使郭靖在练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功力相互克制的状况。这位旁观者,建议郭靖暂时忘却自己所学各种武功,另辟蹊径从提高郭靖的基本功力入手。郭靖最终学有所成,不负七位师傅厚望。

制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了学生有个好的学习成绩,不自觉的采用了郭靖师傅所用的短平快的教学方法。就是找出一些典型的阅读理解题,让学生做,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参考答案订正。这些典型的阅读理解题,包括课本上课后的“研讨和练习”,还包括从教辅资料中选择的题目。由于现在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频繁,学生阅读理解成绩不理想,教师就加大这方面的训练量。这样以来,就形成了和郭靖学艺相似的一种状况。学生就是郭靖,同一类型的繁多的典型训练题好比郭靖的七个师傅。

说句实在话,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靠讲练能能行得通的。当语文考试越来越非常少出原题的时候,这种训练不是提高成绩而是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阅读训练,从严格意义上是“舍本逐末”。真正通过老师讲解和指导能让学生掌握的阅读理解的基本规律,只是占阅读理解内容的40——60%左右,其余的要靠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这正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原因,也是语文教学能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舍弃了学生大量读写训练基础上的个性化文本解读,变成了对于现成答案的“死记硬背”。这些答案,严格来说都是非常优秀的。正如同郭靖的七个师傅非常优秀一样,但是因为每个答案中都有答案制作者个性化的解读融入其中。这些不同答案制定者(即使同一个答案制定者)制定出的答案,在让学生熟悉和消化理解的过程中,产生一些相互的抵触作用。学生越是用功去理解越想不通,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得到了抑制,关于阅读理解的本质性的东西被忽略。这是“舍本”。追逐的是照搬照抄答案,希望能做到熟能生巧的末。这是“逐末”。说是逐末,实际上是一种“南辕北辙”。这样的训练题的过多练习,导致学生真正有意义的个性化阅读时间被挤占,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得不到培养,语文教学走向一条舍本逐末的“死胡同”。

大家知道郭靖最终走出了武术练习的误区,终于成为一代武学大师为国为民做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我们的语文教学,什么时候舍弃做阅读理解练习再抄写答案的误区,真正的走上语文个性化读写之旅呢?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