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热文化,冷思考

(2010-12-25 12:16:38)
标签:

杂谈

——读《道德经》第十八章

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逐渐的增强,人类文化也在日益繁荣。有人这样解读文化,就是以文化人。这是一种非常客观和正确的解读,人类在创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也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对各种文化现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我们正确的利用文化所不可或缺的智慧。

《道德经》第十八章原文:大道失,有仁义;知快出,有大伪;邦家昏乱,有贞臣。

这可能是《道德经》中最短的一篇,里面却蕴含着老子对于纷纷扰扰的文化现象的冷静思考。从西周王朝的衰弱,到五霸的兴起,老子亲眼目睹了当时方兴未艾的“仁义”文化、“知识智慧文化和“贞臣”文化,老子非常尖锐的指出了这些文化背后严峻的社会现实,就是天下大道沦丧、伪知识智慧文化的泛滥和国家秩序的丧失和混乱。

原文:大道失,有仁义。

译文:由于大道沦陷,才有了“仁义”文化的兴起。

赏析:就是当时高擎“仁义”文化大旗的孔子,也非常客观的说当时的仁人没有几个。殷朝,有比干、微子、箕子、伯夷、叔齐等;因为管仲使中原免于“披发左衽”,当然是仁人。也许孔子也感觉到了他的论断不免苍凉,所以补充说:“苟欲仁,斯人至矣。”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老子以前说过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因为真正的圣人不存在了,才有了仁义之人。

在这里老子没有贬低“仁人”的意思,不管在老子和孔子的眼中,仁义之人都是高尚的值得敬重的。他们也是这些仁义之人在文化人中的代表,正是这些各行各业上上下下的心存仁义之人,万众一心各尽所能各用所学,才承担起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原文:知快出,有大伪

译文:在一个知识和智慧多出快出的时代,必然是泥沙俱下鱼目混珠的。

赏析:现在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报刊上的一些医药广告,几乎让人感觉到人体上的任何疾病都会药到病除;还看到一些增长智力、增长身高、减肥的广告,几乎我们人类可以对自己子女的智慧、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调控自如。这是真的吗,任何一个没有妄想的中国人都会打个问号。但是人类都有自己的缺憾,每个人都想人自身和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一些。于是相关的知识和智慧,应运而生。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在亲自实验或者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就会发现这些“知识和智慧”里面存在一些虚假或者夸大的成份。为了防止读者和观众受骗上当,广告内容都有一条耐人寻味的附言:请注意广告的可信度。老子在他的文章中,也是提醒人们,不要认为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所有的知识和智慧都是真的。

原文:邦家昏乱,有贞臣。

译文: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就是我们在赞美我们的国家出了多少忠臣的时候,不要忘了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国家管理上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

赏析:我们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听《杨家将》和《岳飞传》等评书,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那个时候与岳飞和杨六郎等忠臣相互映衬的就是君主的昏庸无能和秦桧、潘仁美这些大奸臣的存在。

唐太宗时期,魏征与唐太宗有一场绝妙的对话,就是魏征提出“不做忠臣做良臣”。唐太宗问什么原因,魏征说“因为皇帝圣明从谏如流,臣下不用尽忠捐躯天下大治百姓乐业。这样的皇帝是 明主贤君不是昏君,这样的大臣只是恪尽职守是良臣不是忠臣。有昏君才有忠臣,皇上圣明自然只有良臣而无忠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