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用 ◆适度的教育惩戒还是需要的

(2010-11-11 16:16:48)
标签:

杂谈

 

引用

王清◆适度的教育惩戒还是需要的

 
◆适度的教育惩戒还是需要的

月语清风/江苏

关于教育惩戒问题,由来以久。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实施方案。有的国家和地区严格禁止,有的则是适度放开。近年来,我国教育政策指向是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惩戒和变相惩戒。中国教师如有不顾禁令私自进行教育惩戒,而产生后果的,大都由教师本人去解决,其责任也由教师本人去承担。即便是没有产生严重后果,只要被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发现,大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或处罚。这样做,的确有效遏制了恶性教育惩戒态势的蔓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未成年人。不过,其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

在当前教育语境下,学校和老师实际上都很无奈。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开除学生,而学校的行政处罚又实在太过“温柔”,几乎没有任何惩戒力。至于老师,不要说惩戒学生了,有的学校连大声呵斥学生都被视为违禁行为,老师对于学生也常常是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在那些标榜“学生是上帝,家长是上帝”的某些民办学校,在那些标榜“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学校里,事态要还要严重些。学校和老师在众多束缚中,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制约手段。教育变得很为无奈而苍白,而责任却又是那么的重大。

于是,教育便在满是禁锢之中,十分尴尬地跳着所谓优美的舞蹈,说得极端点,实在有点儿孤芳自赏的味道。

写到这我不由得想起来了某市曾经办过一所很有特色的行走学校。那所学校在办学之初,便堂而皇之地把教育惩戒写进了学校“宪法”。这所学校专门招收问题学生,其主要职能是教学生做人。学校为此采取了许多特殊的教育手段,虽然也有些过于激进的行动,但因为很有教育效果,四乡八邻还是陆陆续续地把那些普通学校不要,自己又无法管束的孩子送进了这所学校。这一“异举”无异于在教育界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后来,大概是实在有违中国相关法规的缘故,相关主管部门相继介入,这所学校最终命运可想而知。事情已经过去了,但这一石破天惊之举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

那就是中国教育究竟需要不需要教育惩戒?

其实,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为了教育好孩子,世界各国在教育惩戒性问题上,也是多有犹豫的,尽管如此,许多国家还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承认了其合法性。英国的一项新法律于2006年4月1日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正式生效,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给予老师“体罚”学生的权力。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于2006年6月26日公布一项名为《学校生活规定预示案》的方案,对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允许教师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体罚。美国在1977年英格瑞罕诉莱特案中,联邦最高法院基于对宪法修正案第八条和第十四条的解释,确认了体罚的合宪性,赋予各州自行决定体罚政策的权力。

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都引起了当事国的广泛质疑。其实,质疑并不是没有道理。学生毕竟是特殊群体,他们还小,需要引导。一旦把教育惩戒法律化,人们便会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会不会受委屈,甚至会担心孩子的人生安全。事实上,如果操作不当的话,的确会出问题。某国家就曾经出现了教育惩戒失度而出了人命的重大教育事故。为此,不少的国家为着教育惩戒制度不失偏颇,而相继出台了执行细则,力求把教育惩戒界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如英国,一些地方教育当局规定了学校及教师体罚学生的8点要求。具体如下:

1.所用鞭子或皮带必须符合认可标准;

    2.必须备有惩罚记录簿,列明体罚原因及处理过程,经过校长签署核准许可,并接受查验;
  3.实习教师、代课教师、临时聘用教师等均不得施行体罚,至少具有三年以上教师资格者才能实行体罚;
    4.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
    5.绝对禁止在班上或众人面前施行体罚; 
    6.施用打手心的体罚,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
    7.女学生只限于打手心,而且只能由女教师来执行,如果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 
    8.对患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必须事先获得医护人员许可才能实行体罚。

这些国家对于教育惩戒的探索还是很值研究的。

我们反对无度的教育惩戒,但是更反对毫无惩戒的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成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那些问题学生以必要的惩戒,是万不可少的。否则的话,学校实难有效担负起关乎学生一生的教育职能。因为我们现行制度向学生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教育暗示:即做好了不见得得到多少表扬和激励,而做错了,却也没有太大的责任,更不会受到什么惩戒。这会严重误导学生的:学校竟然是扬“恶”惩“善”的地方。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儿过激,但至少会让学生产生教育上的误解:“善”人未充分表扬,而“恶”人却可以“逍遥自在”。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岂不是教育的悲哀?

所以,我们以为为了教育的长远发展,为了民族的未来,适度的惩戒还是必要的。

                          2010年11月11日 15时38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