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暨《校本教材》栏目阅读导航
编写一本贴近学生读写学习生活的校本教材,一直是几代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师生的梦想和追求。王玉强老师主编的《智慧背囊》和《时文选萃》,就是我们编写校本教材所遵循的榜样。因为它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便于结构语言和风格上的模仿。“天下皆以为美,为美恶矣;天下皆以为善,兹不善矣!”(《道德经》语),这是一个呼唤真情和创新的时代,当我们停留在浅层次的模仿上时,我们不免坠入了一个善于虚构的泥潭。有些学生走出了这个泥潭,习作中有真实鲜活的自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都化成了笔下美妙的文字,当然我们更高兴的看到了同学们整体读写能力的提高。
为了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读写水平,我们不避鄙陋,从近二十年来的《读者》、《美文》《意林》等通过“在线阅读”能够收集到的文章中精心选择了近一百余篇以飨众学子。为方便同学阅读,更好的理解编排的意图和主旨,特拟定《栏目阅读导航》。全书共分为“读书论坛”“诗歌在线” “短文选粹”等十几个栏目,具体说明如下:
一、“诗歌在线”: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习诗歌,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孔子把自己亲自删减修订的《诗经》作为弟子们的文化教材,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玩,近可以事父远可以事君。
可以兴,用现在的话说,你熟练的阅读了许多的诗歌,可以让你的谈吐变得更加文雅,知道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如何开启话题。可以观,就是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可以从中长知识,可以透过诗歌从中学到一些鸟兽虫鱼山河草木风霜雨雪等自然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我们可以利用诗歌陶冶我们的情操抒发我们心中的欢乐和忧伤,也可以用诗歌表达我们自己的志向。可以玩,就是玩味诗歌的意境文化意蕴和语言的凝练等等。近可以事父远可以事君,就是我们可以从诗歌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提高我们自身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用从诗歌中学到的道理,更好的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当然还包括有了本事以后可以更好的为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选择了11首诗歌,当然无法和孔子编纂的《诗经》媲美。我们旨在引导同学喜欢诗歌或者尝试着自己去学着写些诗歌。据说白居易九岁的时候写出了大家熟悉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同学们不妨一试。我们喜欢的“亚洲飞人”刘翔不是说过这样一句话吗?“一切皆有可能!”很多著名的作家或者写作能力强的人,都是从学习写作几十个字小诗开始的,诗歌是通向文学殿堂的通行证。它以文字的凝练和情感的真挚以及容易引发人的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受到青少年或初学写作者的喜爱。“诗歌在线”: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富有文采,每个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或者子女肚子了有一段锦绣文章。很多人的文学创作起步于学习写作诗歌,诗歌是文学殿堂的入场券。诗歌是对于生活的最质朴最凝练的文字反应,是文字技巧和真情实感的有机组合,是锻炼学生文字基本功底的练笔场。其简单易学,鲁迅说在文字诞生之前,就有了劳动者创作的口头诗歌,劳动者在抬石头时为了一起用力也为了给自己鼓劲,一起喊出声的“嗨哾” “嗨哾”就是诗歌一样的语言,所以他适合与初学写作的人去练习。
我们选择了十几首诗歌,让喜欢诗歌的同学,管窥诗歌创作的奥秘。特别是一组《十月》,切合时令的一组诗歌作品,取材于身边的日常事物,读来亲切感人。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还有就是好的诗歌体现了作者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文化积累,让诗歌增添了飞翔的羽翼。有人说过,普希金诗歌大诗人,却把民歌当作根。诗歌的创造,既是作者自己观察积累联想想象和遣词造句的过程,也是对于前人文化遗产继承以及向同时代人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二、“短文荟萃”:
里面的文章顾名思义,篇幅非常短小,最短的只有一百多字,只有同学们作文篇幅的的四分之一而已。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我们可以尝试着体会这类文章的布局谋篇之巧妙。虽然字数较少,却也是匠心独运,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均有可取之处。
我们认为现在的文章有一个通病,就是空洞无物,即思想内容诸方面没有创新。语句通顺和总的字数都达到要求,但是文化思想方面比较平淡内容缺乏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几乎学习传统文化之精髓并不断吸纳现代先进理念,在眼界和学识上更上一层楼。有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文一体,初学写作的同学可以为鉴。
三、“生活蓓蕾”:
每个看学生写作的老师和正在学习写作的学生都有很深的感触,就是我们的写作是脱离生活的。我们的写作犯了一个过去犯过多次的毛病,就是“无病呻吟”。我们从南宋著名的词作家辛弃疾的词中,可以看出这个著名的爱国将领和词作家,也有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经历。因为学生的生活比较的单一,出了上学之外几乎就是在家里学习看电视上网等等,很多学生连家务都很少做或者不会做。大脑每天都处在应付老师同学的检查提问和完成作业的高度紧张中,你让他写自己感触最深的生活,就是这种学习生活。虽然每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厌学的倾向,但是都知道这是错误的,自然不能写。那么些什么呢?现在随着多种信息渠道对于学生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装下了许多东西。因为这个世界不是真空,学生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这些心上的东西,如果得不到一种正确的疏导和梳理,就会产生一种心理障碍。我们现在提倡心理健康教育,我想也是源于此的。现在学生吃穿不愁,但是感觉自己适应社会和生活的能力差了。有不少的学生从网络中寻求寄托和精神援助。实际上如果我们利用得当,网络未必是洪水猛兽,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和网络接轨。一些私家网络依然以其经济利益为轴心运转,这就给沉迷于网络的少年带来了一个更大的伤害。
我们设立生活蓓蕾这个栏目,就是要学生看到生活中不是没有美好的东西,是我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为什么取“蓓蕾”二字呢?是有含义的。古人有这样一句诗是“诗家清景在新春,细柳才黄半未匀”,这句诗里面包含着这样一个导向,诗人(学习写作的人),要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那些刚刚萌发出来的美好的具有生命力的东西。这些就是写作的素材,这里面还有怎么观察和选择生活素材的知识。来自生活中的东西是五花八门的,我们都可以写进去,这是我们需要树立的一种正确的理念。不是要我们去宣传腐朽和落后的东西,我们要扬善弃恶,这要求我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思想修养,提高辨别是非和认识分析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应该对于我们的写作有所启迪。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我们旨在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养育自己的父母,关注培养自己的老师,关注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同学。在这种关注中发现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学会感恩,学会与同学相处。在生活中学会自立自强,在生活中学会做人,也是我们设立这个栏目的宗旨。
四、“名家在线”:
我们的主旨,就是要学生知道,所谓的名家也是如同我们一样的人。因此,我们所选用的文章,几乎比较一般。让学生懂得真理像金子一样的朴素,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镇西先生,在教育他的学生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首先要自信,要把自己想象成与圣人或者伟人一样。下一步,就用圣人或者伟人的标准一一对照自己,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从一点一滴的细小的事情入手,一步步接近伟人或者圣人。做人如此,读书写作也是如此,这是我们设立这个栏目的初衷。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名可名,非恒名也”,名人不是生来就是名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以及正确的方法、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日积月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逐步有所建树的。
我们追求和崇拜明星以及名人,但是不能为名所累,我们要学习名人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们的利他精神和服务于社会的理念,学习他们勇于打破陈规陋习的创新精神。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了拼搏了,你就是一个与名人一样了不起的人,值得大家学习和尊重的人。这个理念,也是我们设立名家在线栏目的一个苦衷所在。在这里我们希望那些著名的作家们,原谅我们的孟浪,我们采集了他们文学创作中最普通的作品,是为了教育我们的孩子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普通中孕育着伟大!
我们有感于灵魂跟不上脚步而作。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在追求名利和种种物欲的同时,忽略了灵魂的所在。这些文章,让我们学会平静下来,细细的品味人生,感觉生活的真谛。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只有想好了真的弄明白了,才不至于白白的来世界上走一遭。其实人的生命并不比一株芦苇更加坚强,但是人是有思想的。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人的思想和觉悟,往往让生命赋予了更美好的意义。
人生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把自己的一生,定义为不断的学习感悟的一生。人生不止,感悟不息!正是由于不断感悟基础上的人生,才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我们学校综合楼的墙壁上,有“勤诚恒悟”四个大字,我想“悟”是一个高层次的目标。社会生活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我们遇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越来越多,我们感悟人生的过程就没有止境。
六、“珍爱生命”:
随着非常岁月的过去,我们不再是高唱着“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的时代,我们就要尝试着学会珍惜和爱护生命。有些人可能会说,谁不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呢?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疏忽和无知,我们的生命更多的受到来自自身的戕害。
这里面不良生活习惯,在损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缺乏足够的体育活动的习惯和技能,我们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而多了温室花草的待遇。我们学习中的困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把提出问题当成自己不够聪明的错误心态,我们把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无助当成了人生的拦路虎而勉为其难。我们沉溺于题海和网络游戏的虚幻世界无法自拔,我们在盲目的追求中虚度年华对于生命的本真意义视而不见。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我们缺少足够的耐心和精力来审视生命本身。我们忙忙碌碌着本来不值得忙碌的事情,不仅是青少年还有更多的大人们都是这样生活着,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机遇挑战的同时也衍生着更多的让我们无从躲避的浮躁。
七、“文化散文”:
之所以特别设立这样一个栏目,就是这类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反复吟诵可能对于提高我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有更大的帮助。
另外,关于“读书论坛”、“微型小说”、“励志美文”、“哲理美文”和“外国经典散文”等皆顾名思义可矣。栏目的名称,只是一个欣赏作品集的角度或者窗口而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取向,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去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在平凡的事物和景观面前,因为摄影师采取了不同的拍摄角度,拍出来的照片就成了一件艺术作品。我希望在读者群体中,出现更多的这样的优秀的摄影师,更祝愿所有的读者都是优秀的摄影师!希望大家,在我们经营的这片文苑中拍摄到你的最爱。您欣然有所得的“摄影作品”,就是给予我们所付出的劳动的最大最好的回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