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引用 参观窦大夫祠

(2010-09-29 15:02:15)
标签:

杂谈

 

引用

师师参观窦大夫祠

在春秋时期,汾河流经太原盆地,经常泛滥成灾,晋国大臣窦犨在今太原市黄寨一带兴修水利,治理汾河,造福一方,但是当时的晋国公赵简子听信谗言,杀害了窦犨。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来到晋国(今长治一带),知道窦犨兴修水利为民造福,准备拜见赵简子,当听说赵简子杀害了窦犨时,就决定回车,不再周游晋国,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时就没有到晋国。这是历史传说。但几千年来,人们为了纪念窦犨而修建的窦大夫祠,却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兰村烈石寒泉旁边,据说是宋代宋徽宗时期所建。

我们太原中老年博友一行四十余人,9月20号来到上兰村,参观了窦大夫祠。

上兰村的村名据说是因为拦截治理汾河,故名拦村,后简称兰村,窦大夫祠建在兰村,可能就体现了古代人们一种美好心愿-----祈求懂得治理汾河的窦大夫保佑汾河不再泛滥吧。

烈石寒泉位于窦大夫祠西边墙跟,我们去时只有一圈黄土堆积,看来很长时期没有水了,泉眼什么时期干枯并不知道,只是旁边修建的灌溉管道,直径足有五十公分的铁管,估计解放后所修,以此计算也就是近三四十年干枯的,工业化发展造成太原市地下水位下降而导致寒泉消失可能性大。

窦大夫祠分为三座院落,最西边是窦大夫祠,紧挨着是关公祠堂,再往东是民国时期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祠堂。

窦大夫祠建筑古朴,院内古树参天,柏树直径足有两人才能合抱,院后二龙山上植被茂密,与院内古树遥相呼应,给人一种幽静典雅的感觉。大殿门前有藻井,全部由木头铆接而成,图形为八卦结构,层层向上,立体感特强,为中国建筑一大特色,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至今现代建筑里,大门前必建一个藻井,我认为跟此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殿木质古朴,没有古代宫殿的华丽装饰,木头浑然天成,端庄大方,也许因为建于汾河岸边,水汽吹,太阳晒,古人认为没有必要装饰太过,只要用上好的木材,建起一座能经受风吹雨淋的大殿就行吧。殿前鼓楼也很有特色,楼体支撑柱子都不用木头,而是用四根整条的巨石支撑而成,历经千年而完好无损,可见当时人们建筑艺术的高明。

祠堂内基本保留原貌,只是塑像文革中被破坏,现在为山西大学一位教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仿古而建,一般人看见古色古香,根本看不出来而已。塑像旁边有一根斜跨的木头,据说是古时候建殿时将一棵树木建于殿内,后来树干就一直斜卧于殿内塑像旁边。殿前有古碑三块,西边小门口石头地上有一只大手印,据说是古时候一场争斗所留下的结果。

出了窦大夫祠,门口有一排门房,上有当年郭沫若来此题诗一首,有石碑两块,都是历史纪实。

旁边关公祠堂,里面除了关公塑像,还有别的小庙,院内柏树有一百多年历史,可见此院为近代所见。赵戴文祠堂树木就更小一些,年代也不会超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了。

游览完窦大夫祠,从汾河上放水石闸处跨过汾河,沿着汾河西岸石子滩向南漫步,一边欣赏河景,一边感受着上边山口河道吹来的习习凉风,倍感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0年09月2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