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
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对于这句话的误解,在一定程度上桎梏了我们语言表达或者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语言表达或交流是一种实践的艺术,需要训练和反思才能不断的提高。譬如有人说巴金是一个口语表达有些障碍的人,但是巴金的勤奋,却是非常突出的,即使在他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时候,还是坚持写下去,即使每天只能写三五十个字。
很少有人相信那样的大家,在文字表达上也有困惑的时候。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列夫托尔斯泰在写著名的长篇小说《复活》的时候,仅仅是开头就改写了十三遍。正如同军事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是在实践中总结和锻炼出来的一样;如同士兵的实战能力,也是在平时的训练和战场上的磨砺得到逐步提高的。我们要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就只有多写多读多练。
只有说了或者写了,别人才能听到或者看到。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不足和长处,这样对于以后的读写有很大的教益。要不然就成了盲人骑瞎马,很难在读写的海洋乘风破浪或者在书上的崎岖小路上不断的向上攀登。我觉得写作读书里面蕴含这一种管理和竞争,就是读什么书写什么内容,这些都是需要不断的总结的。有些人天天想读书,但是没有长进,如同一支军队经常大不了胜仗。不要说提高了,就是生存也是问题。例如我们的读书写作吧,如果既不能有益于己也无补于这个社会或者周围的环境,那么这种读书写作就成了一种纯粹的消磨时光。
当然有不少的人说了,我读书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了。譬如一个比较有名气的保安,自己只有初中毕业的学历。自己因为年轻精力旺盛的缘故,晚上睡不着觉,就开始看《论语》,而且琢磨其中的一些语句的意思。时间长了,就尝试着把自己的一些心得记了下来。慢慢的其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看了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栏目讲《论语》心得,于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写一本书就是《布衣论语》。我觉得只要是真正优秀的书,如果长了,这种消磨时间,完成了一种文化的过程。譬如伏羲神农,在发明种植庄稼的时候,就是因为感觉到自然界中的植物能够结出吃的食物,于是自己尝试着栽种这些植物,经过无数次的实践成功了,于是人们懂了种植庄稼的知识。
我们的阅读,就是一个不断的对于精神产品的种子进行杂交和优化的过程,我们沉浸其中阅读的过程,就是我们的一种美好的情感思想与作者优秀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一种新的更加优异的情感和思想诞生了。我们写下来的,一种就是对于优秀的文化的种子的不断的推广和再种植的过程。当我们接触和阅读一些对于身心和思想有益的读物的时候,我们就是在参与这样一种过程。我们在感觉美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再创造着一种美,我们感觉善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创造着一种善,对于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的进行了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就说明了这种再创造的无穷的潜力和巨大的魅力。
说话或者写作,更是一种积极的再创造,而且是有形的,可以更好的在读者中展开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的互动的,比默默无言的阅读更高了一个层次。能写出来很好,现在有许多的孩子开始创造,只要是顺其自然我们就要大力支持。过去有白居易等在九岁时候,写出了《赋得古原草送别》,我们今天的文学社的学生们也常常有惊人之作。坚持写作的人,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艺术。这种创作中融入了他们对于人生社会的种种解读和表达技巧的精雕细琢,所以我想有话就说就写,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推动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读写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