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一个单位的兼职管理图书人员,我有幸比别的同事目睹了更多的报刊。看着每天一捆捆的报纸,这种说法是不严密的。在我们和邮递员中,是一抱,许多同事戏称是抱纸。
因为每个同事都有着繁重的工作,即使有些空闲时间,也需要一种调整和休息。真正静下心来,看看抱纸上的东西的,没有几个人。好在我们这个有着百十来个教职工的学校,只有这样十几份份报刊。
过去在我的严重曾经神圣的东西,变得普通了。这时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来形容还是比较恰当的。我不否认,我的喜欢阅读,与这些报刊有关。不仅如此,我的发表的不少的作品,都与这些报刊有关。是感受了这些报刊上作品中孕育的智慧,然后有了我的下笔成文。所以说,我对于这些纸质的媒介,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情感,看到他们中的大多数,或者经过了几个月,或者陪伴了人们十来年以后,他们的命运几乎是对到废旧品回收站。我的心中有所不忍,是我们的报刊的精神食粮价值不高,还是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种消费。
各种纸质的媒介,需要大量的纸张,这些纸张的原料来源是我们并不赋富裕的绿色植物。古人惜字如金,今天各种纸质媒介满天飞。我就是纸质媒介中的之作俑者之一,我的大量的投稿,而且期望有一天,自己的著作(纸质媒介)出现在朋友和同事的案头。
这是一个交流很容易也很困难的时代。各种不同的媒体,给我们的交往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之间,因为时间紧张或者其他都原因,我们没有时间享受彼此之间田园诗一样的情感的诉说。这种被时代尘封的情感的交流,变成了一种纸质媒介的载体。人们的知识、智慧乃至思想和情感,需要有一个交流的渠道,纸质媒介占据了半壁江山。
现代的印刷手段和出版制度,成就了人们心中的这种渴望。当看到同事或者朋友的作品,变成了著作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时代确实是变了。我们不能不说,现代人的文化品味在不断的提高,而且提高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地位。当然,不是说这种提高是完美的,这是一种有缺憾的提高。这是一个需要文化,而且必将大量的诞生文化的时代。至于什么是社会和时代需要的精品文化,不是通过炒作能左右的,需要的是时间、社会和读者的检验。
因为我们知道曾经许多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作品,如今已经没有什么人问津,即使当时也是马上就成了废品。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文艺晚会节目中,有一个小品就是关于白云大妈作品的事情。在笑过之后,我们看到了出版界产品的低俗和泛滥,以及创作者的自我的陶醉和自欺欺人。正如同中国在转型时期,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产品中,有着伪冒假劣,在文艺创作或者说是纸质媒体的出版物上,也有着太多的鱼目混珠。实际上,对于作者的渴望自己作品或者脑力劳动成果的渴望得到确认,或者说是社会的承认,本来无可厚非。作为出版部门,为了自己经济利益的驱动,而且也是为了繁荣大众创作,让更多的平民作家,加入到精神产品的创作中来,是值得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读者,就要有自己的眼光,如同到集市上或者商店了去购买东西,要有自己的眼光,要学会挑选那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作为纸质媒介载体制作者的我,常常战战兢兢,因为我的作品,是变成废品还是大家喜爱的读物,我可能不得而知。于是我捡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来读,一是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再是看一看这些东西不朽的原因。看了之后,更好的规划自己,不至于像有些地方的城市建设,这个领导在任的时候,搞的政绩工程,下一任领导拆掉了重新建设新的政绩工程。如果说一个这类型的领导所浪费的是人民的血汗和财产的话,那么我们的心口的涂鸦和没有目标的读写,则是浪费着自己的生命荼毒着自己的心灵。
于是在我的吃饭闲暇的时候,我的身边总是放些名著,等我一有时间,就读上几页或者背上几十个字。岁月恍惚,我在其中有些收获,所以我写下这些文字,为了我的继续前行和与我同样走在读写之路上的人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