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不得不在家里度过。我猛然发现自己最怕的那个人,原来正是自己。怕自己在家里躺在床上,怕自己不能坚持锻炼,怕自己不能按时作息。在班上的时候,怕工作累,说是身不由己。当自己真正的成了自己行动的主人的时候,却不愿有思想,而愿做自己感官的奴隶。这正是我自身的悲哀,当我们在一块慨叹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因为作业负担过重,当自己真正有了时间的时候,也不是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为了让自己不再赖在床上,我想到了以前曾经遵循的一个信条:能走不站,能站不坐,能坐不躺。要把读书写日志、锻炼、买菜做饭当作自己的必修课。
以前没有时间读书,总是抽时间读书。现在《复活》、《东周列国志》(下),已经看了大半。《史记》、《古文观止》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的日志的写作也可以说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复活》中,我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也看到了自己和自己生活的社会的影子。我自己感觉不是在读什么世界名著,简直就是在进行着一种心灵的对话。当我在用心阅读《东周列国志》和《史记》的时候,才感觉自己历史知识的苍白。我不知道怎样评价我们的历史和语文教学,即使是一个优秀的中小学生,他所掌握的语文或者是历史,充其量只是背诵着前人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当我们发现学生厌学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令人厌恶的一面。昨天带考的时候,几位同事谈到了自己印象深刻和比较喜欢的老师。这个现在的三类高中,曾经有些让人佩服的教师。他们可以称得上是宿儒,即是当时学问很高而且很有教学特色的人。然而,这样的老师在如今的饿学校里很少见了。自己渴望得到尊重,但是不愿意静下心来积累让学生学校和家长社会尊重的资本,这不是一种存在于我这个教育者心中的一种魔怔症吗?自己告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是因为受到学生或者他人的敬重而充实,而是由于有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才会赢得他人的敬重。
虽然不会面对学生的幼稚庸懒和错误天真,但是我的性格中的两个自我的教育和斗争在休闲的时候,会格外的明显。教育和管理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并不比教育和管理学生来得容易。
在今天的日志中,你就会发现我身上的许多的问题:锻炼身体认识不到位和觉悟不高,读书太少文化素养功底薄弱的问题,自己内心的魔障的存在等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