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秦与鼓励传说

(2010-06-21 12:44:44)
标签:

杂谈

故里传说与苏秦等

近日阅读《史记》和《东周列国志》,对于苏秦知道了更多的东西。于是联系故乡的一些传说,不觉思绪联翩。故里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地处古齐鲁交接之处。

小时侯,听父亲讲过苏秦的故事。常常用苏秦的事迹激励自己,发愤成材。苏秦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和为六国“约从长”的事情,可谓耳熟能详。学习中学历史,并无有其事。以为小时侯所说故事,无足为凭。后来看《史记》和《东周列国志》,知道鬼谷子和孙膑、庞涓、苏秦、张仪,不仅真有其人,而且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不过,中学的历史书只是讲其大概,当然不会涉及这些具体的人事。

故里有这样一些地名,例如:寨里镇的黉阳山,山上有鬼谷子洞,相传鬼谷子曾于此居住授徒。想那《东周列国志》所撰写之鬼谷子的性格,未尝不可。而附近的将军头、苏相桥、苏王村等地名,则是与苏秦相关了。苏秦以其头用计,诛杀相仇之人。故乡还有一个故事:讲的“二百五”的来历。说是苏秦死后,齐王为苏秦寻仇不得。于是用苏秦遗计,诈称齐王早有杀苏之心——因为苏秦的间谍行为等,寻找刺杀苏秦之人,准备予以千金之赏。具说前去领赏的共有四人,齐王也不去辨真伪。四人自以为得计,寻思每人至少分得赏金二百五。哪知得到他们的奖赏是斩其头,齐王真正的意图是为苏秦报仇。

想那苏秦,虽然为了谋取自己的功名利禄,客观上是有功于六国的。如果没有苏秦的“约从”之计,六国的灭亡想必更快。

小时侯很羡慕苏秦的是他的从书中拮取的智慧。他从师于鬼谷子,已经是有非常的造化。鬼谷子称赞他与张仪是天分很高的人,入世大有作为,出道也将非凡。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使他们都选择了入世。他们虽然选用了不同的外交策略,虽然没有侍奉不同的君主,各国之间战火纷争不断,但是他们始终保持了一种同门之谊。刚刚开始,两个人似乎是没有什么情分,但是却分明是为了对方着想。对于对方的羞辱,正是为了激发对方的更大的作为。苏秦没有计较家人对于自己的前倨后恭,他在得志以后,汇报家族是丰厚的。

如果我们仔细的盘点两个人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做了一些欺上瞒下的事情。但是他们在大是大非上是正确的,是对于他们所侍奉的君主是忠诚的。苏秦为了保住自身,或是说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从事过削弱齐国的一些事情,甚至是诱导齐王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张仪在一些外交事情上,特别是针对楚国的,利用了楚王和楚王身边的人的智慧和弱点,干了一些为了秦国的利益所进行的坑蒙拐骗的事情。他是楚国和楚怀王悲剧的直接的外在因素,但是熟读历史我们知道这样的悲剧归咎于张仪是不对的。

在我们的故乡,我常常看着齐长城、齐兵营和鲁山等,痴痴的回想一些古代的事情。齐桓公和管仲的故事,孔子的故事,苏秦的故事。大概是历史太久远了,更主要的是我的历史书籍看得太少的缘故。有些事情,我常常琢磨不透,因为琢磨不透,所以有机会的话,我会寻找了相关的书籍来阅读。

现在提倡读书。那么读书究竟有没有用?苏秦自身是个很好的例子。开始的时候,苏秦读的书不可谓少,三番五次的游说秦王而不见用。最后上书十余万字,由此可见读书没有什么作用。像这样有天分的人,读了许多的书,受过明师的指导,尚且如此。现在的学子,读书又会有什么用呢?从苏秦在读过太公《阴符》之后,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领悟,终于有所得。不仅自己大有长进,而且自己的弟弟苏厉、苏代,也通过阅读太公《阴符》获取了功名富贵。虽然,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可以不能同日而语,但是我们从苏氏兄弟身上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