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立足应试,践行生本理念(修改稿)
应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执教理念的广大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立足这样的实际,用生本教育理念来优化我们的心态以及相关的教育教学行为,唱好促进学生成长和自身专业发展的主旋律。
目睹身边诸君,践行生本理念葳蕤生姿,常羡慕不已,蠢蠢然已有所行焉。故不避丑陋,以抛砖引玉。
面对初二初三地理结业考试的冲击,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强烈的感受到应试教育的冲击。曾经在应试模式和生本理念之间徘徊过,曾经想二者择其一。眼下,期末考试在即,许多老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无数次的阅读“考纲”,发现了新课程标准在其中的体现。于是重新整合教材,体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统一”。
一、利用实物投影、课件和网络资源,体现直观形象和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有机达成。
几十个下载的多媒体课件和上百篇(幅)文字图片资料,让我再次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有的学生把所下载的图片,存到了自己的博客上;有的同学用这些课件在自家的电脑上来复习巩固地理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这些图片和课件,同学们对于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和识记,提高了学生对于世界和中国地理的关注度,增强了复习地理的兴趣。
二、利用“考纲”确立复习目标,即使复习内容多而杂但不乱。
“考纲要求”结合“试题举例”,印发到每个同学手中。让每个学生不仅知道复习什么,而且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知道为什么这样复习,更好的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作用。结合复习重点,确立每节课学生的不同的复习目标,或者识记或者理解或者某种习惯和意识的养成。1、重点内容记诵比赛,让学生对于复习的重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不再是“盲人骑瞎马”式的复习。2、各种填空题、选择题和读图题的综合演练,让学生有了一种实战的感觉。3、样题模拟,让学生小试身手,找到自己的成功和不足,确立自己的努力的目标。4、分层提要求,让能力强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找到成功感和自信心。
三、生生互动,顺应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挖掘学生在地理应试复习中的互动潜能。
1、科代表和学习标兵,负责课前准备和学习任务的布置。2、能力超常生,负责帮助同学纠错或订正答案。3、从自身和同学复习的得失上,找到自己的长处以及不足,并制定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四、巧用课程资源,妙语创建和谐。
寓批评于希冀。学生的学习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开始学习热情高涨,几节课后就降温了。学生学习降温,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一味的批评或者用比较老套的话去激励学生,收效甚微,而且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造成育人与教书的掣肘,引起学生的不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真诚的说出了我的期望,我在期望语中融入了学生新近复习的有关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看到学生的学习稍有松懈的时候,我说:希望同学们对学习的态度,不要像天气的特征那样,经常变化,而是要像气候的特征那样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对待学习生活,要像热带的气温变化曲线一样,各月变化不大,持续高温。这样,那些始终认真复习的同学受到了激励,属于“中间派”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
我在批评语中巧妙的引用了需要复习掌握的地理知识和规律,同时对学生提出了中肯的批评和期望。学生呢?既强化了地理知识,又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教育。
寓道理于知识。学生对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没有足够的认识,当老师批评的时候,或者不以为然或者认为小题大做。教师也会因为学生不买账而心情不愉快,既而影响整个课堂的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些学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非常爱面子,教师来硬的效果也不会好。针对个别学生的随便,我几次劝说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想办法。我从地理课本中板块运动学说中发现,板块运动虽然十分缓慢,但是几百万年以后的变化结果是相当惊人的。于是,我决定把这个知识点,开发成一个教育学生的课程资源。
课堂上,赵熙同学又要情不自禁的与同位说话,其他同学正紧张复习着。我说,同学们请注意,我和大家一块来复习板块运动的知识,并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同学们都集中精力听我讲,包括要说话的赵熙同学。我结合地理知识这样讲:“我们知道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的相向运动,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几百万年乃至千万年以后,地中海将会从地球上消失。同学们想一想:现在生活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能不能察觉到这种变化?”“不能!”学生肯定的回答。“同学们想这是否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个人养成一个好学习生活习惯,在一节课上或者在一天内看不到什么变化,但是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令人惊喜的变化。同样,一个同学身上有点小毛病,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对自身有什么不好,但时间一长就会对自身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听了我的这番话后,赵熙使劲冲我点头,其他同学学习的尽头更大了。
这样的批评语好在,让犯错误的同学从中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其他的同学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人文教育。
地理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备考时间是有限的,犹如我们有限的资源,备考还要与周围学科齐头并进的环境相协调。这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学生素质提高必须要逾越的一道坎。只要我们创造性的践行生本理念,一定会有一个多赢并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