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感动
(2012-05-16 07:23:16)
标签:
杂谈 |
收藏感动
因为空气不洁净,我们看不到蓝天的高远;因为河水被污染,我们看不到泉水出山时的澄澈;因为无数个一刹那间的私心杂念,我们看不到自己心灵的辽阔和美好的种种。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世界上不是缺少善良,而是缺少发现善的眼睛。《太上感应篇》中,提到日行三善,即“语善视善行善”。只要自己坚持这样做,不夹杂丝毫不善的坚持下去,你的世界就是善良美好的,乃至影响到你周围的亲人同学同事朋友的世界。
雷锋是这样的人,郭明义是这样的人。实际上,我们翻开人类历史,古今中外,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种种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群中,这样的人从来就没有断绝过。
如果我们推而广之,在动物世界中,这样的善良也是比比皆是。“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一直激励着一代代人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
不仅如此,天地大自然都是善良的。《道德经》讲,“善行者,无达迹”就是说,大善者不执著于具体的形相。但是充满感恩的古圣先贤们,还是用近乎苍白的文字,记录下了他们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厚德载物”,是赞美哺育了我们的大地母亲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苍天像我们的父祖辈一样,给我们树立了不朽的楷模!
有人说,这样的文字似乎在玩弄着一种技巧。实际上,我们正在寻觅着驾驭这种自然规律的技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高度尊重和认可,是人类以一种更成熟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表现。
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有人说,大自然是无情的,譬如地震火山泥石流海啸还有各种旱涝灾害等等。但是,我们现在谁都承认,人类是自然之子之一。是大自然孕育了我们人类,大自然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母亲。从这种意义上讲,大自然是有情的。这情谊,比山高,比海深。
喜欢远足的人们,总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变得更加开心。久旱逢甘霖的人们,总是对于苍天充满着深深的感激之情。
王羲之的书法,从风雨雷电中找到灵感;神笔马良笔下的马能够腾云驾雾;传说古人美妙的歌声,能够响遏行云;高贵无比的帝王,总是自称天子;人自身中的各种潜能,总是称作天赋;美好的婚姻,常称作是天作之合;人们对那些经过刻苦努力,取得突出业绩和成就的人,尊称“天才”“天之骄子”……
《道德经》中有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各行各业,道法自然都是一种最高的无法超越的境界。各种各样正派的宗教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都在引导人们走近或者接近这种境界。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把心灵的摄像头,对准生活中的真善美。”
中国有句古话,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日行三善”并非确指,而是说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有利益的话,多关注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有利益的事情,去做力所能及的对他人集体和社会有利益的事情,就是“日行三善”。时间一长,我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孔子的弟子子张,曾经取笑子夏(也是孔子著名弟子)的弟子,说他们只会洒扫应对而已。子夏不以为然,说只要从这些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善念善行,持之以恒,同样会成为优秀的人。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学有余力,则学文”,哪件事情不是小事,哪件小事不是蕴含着做人和走向成功的大道理。如果我们认真而不是敷衍的做了,如果我们的心中时时刻刻摒除着私心杂念,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在收集着自己能感知到的“善语善视善行”,这便是感恩;当然更好的感恩,是让更多的人感知我们的“善语善视善行”。
收入感恩文集的同学的作品,就是一种这样的贡献;当然,更多的朋友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这样的“作品”。祝愿更多的朋友收藏这样的“作品”,同时也是收藏心灵的一份感动。拥有了足够的感动的心灵,便拥有了“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