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经典,植根生本
(2012-04-01 09:29:09)
标签:
杂谈教育文化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贯通经典,植根生本
——浅谈如何加强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
许修军
1、校本课程资源,是一种草根课程资源,但必须植根经典文化的肥沃土壤。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可能不完全适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有些具体内容没有落实情有可原。但是作为校本课程,在教育教学内容和环节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漏洞,不能解决或者根本没有想到解决,即使在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也出现不作为状态,就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纰漏,是学校管理环节的缺失。要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便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想要提高则是难上加难。
要在校本课程中融入文化经典,就是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培养学生做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艺术修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弥补国家课程中学科划分过细导致的侧重知识轻视能力或者注重文化知识学习轻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弊端。笔者以为,这些内容也是鉴别一个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否成熟和完善的关键。
以某学校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为例。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鉴于学生阅读范围相对狭小,写作思路不畅,学生的读写交流更是无从谈起,更不用说通过读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了。于是校本课程开发,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育人”作为课程开发利用的宗旨。依托语文组和学校文学社,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以文学社杂志为交流平台,让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学习借鉴,达到了“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教育目的。同学们的心灵贴得更近了,一些模糊的思想情感和认识,在阅读和写作中得到了一种净化和提高。更主要的是,由于学校对于这一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更主要的是文学社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使这一个校本课程资源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十几年一直坚持下来,其教育影响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为了让这一校本课程资源真正保持可持续发展势头,文学社领导老师自觉用古今中外经典文化提升自我,真正做到了读写育人教师先行。例如他们先后开发了传统经典名句300句,并开展了每日一句经典名句诵读活动,定期开展经典名句诵读默写比赛。利用传统文化经典和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发了《送你一杯心灵鸡汤》青春期读写系列活动。针对学生书写薄弱的现状,从初一抓起,开设书法课,对学生进行一系列描红、仿写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针对性的开设了《修身》课,从教育哲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调整自己心态思想言行对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并积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2、让学生拥有自信自律助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科技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意志力薄弱、集体观念差、个人中心思想严重、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差等缺点和不足。学校在开发利用校本活动课程资源方面,就要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具有弥补性的教育活动措施。组织相关的领导老师集体攻关,确立活动课程开发目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相关的教育活动信息,结合自身学校实际,学人精髓创己特色。
还是以某校为例,学校开发并落实了以励志操活动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优美而富有韵律感的队列、激动人心的从自己口中喊出的励志口号,身在其中感受一种约束自己言行的美丽,感受群体齐心协力的伟大。另外,与之配套的校本活动课程还有,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感恩演讲比赛等等。在这一系列校本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中,自我个性得到张扬,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培养。而且这种活动所体现出的团队精神风貌,辐射到每个师生心中,成为一种不可估量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才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美育理念:教师的板书美,课件选用制作精美、体态语言美、学生坐姿美和语言行为美;美术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相关的剪纸绘画和艺术鉴赏,寓教于乐;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在QQ群众晒晾学生的厨艺之美和孝敬美德;理化生和机器人制作课上,学生尝试到了实验创造之美。
爱美是人的天性,脑力和体力劳动是人类成长和通向幸福的源泉。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创造美,而且学会关爱和帮助他人,开发自身智慧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