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我的理解是,孔子非常少谈及利益、天命和仁德。
孔子罕言利,是因为言及利益容易引发纷争。不是孔子不愿意追求富贵,孔子非常坦言承认自己追求富贵,只是一定要遵循道义的。
天命,孔子也非常少谈及。因为孔子自己讲了,到了五十岁才知道天命。天命这东西,不是讲了就会的,而是要靠每个人去感悟。这不同自然规律,而是每个人对自己认识的最高境界,这里有天人合一的意思。
至于仁德,孔子非常遗憾的告诉大家,现实社会中是没有仁人的,而仁德也是君子修养的一种最高境界。既然可望而不可即,也就很少谈及。有一种仁德,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即“苟欲仁,斯仁至矣。”这种仁德,只有个人心知肚明。既然是一种非常个性化,只有个人心知肚明的东西,守着众人去大谈特谈也是没有必要的。
孔子的文化核心,是人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上这些东西,都关系不大,或者关系非常大,但是不是孔子研究的重点。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