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原创)

(2011-11-16 15:22:57)
标签:

杂谈

分类: 国学

感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与朋友谈起来,现代人一种通病,就是不自信和不相信别人。实际上,这不知是现代人的问题,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也曾经面临同样的问题。

由于政治混乱,诸侯国的政权实际操纵在执政大臣手中。由于种种原因,执政大臣们的权柄又落到了他们各自的家臣手中。鲁国和晋国先后有家臣背叛了他们的主人,并邀请孔子加盟他们。他们分别是,鲁国季氏的家臣公山弗扰和晋国范中行的家臣佛肸。

孔子有心要去,被子路劝阻了。由此看出,当年的孔子也是希望自己做出一番政绩,让世人对自己刮目相看。因为孔子崇拜的人物是周公旦,那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周公旦曾经代替周成王执政数年,是个对周王朝中后期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孔子最终没有仓促成行,而且悟出了更为深刻的人生哲理。就是“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患不知人。”

起初看这句话,认为孔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实际上,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先,我们来认识知的含义。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知人者,知;自知者,明。”把能够正确的认识评价别人,作为一种智慧。这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

圣贤如孔子,也有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的时候,也就是不知的时候。《论语》记载,孔子曾经自我检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我。”后来自己总结了在识人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出了通过三个方面全面的考察一个人的办法,就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这样我们返过来理解前面提到的,就不难理解了。别人不理解我们,不用担忧。因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别人没有足够的智慧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我们,再就是我们表现的不够出色。如果是前者,我们担心有什么用呢?如果是后者,要靠自己努力,担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人,则是需要担心的。因为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人,我们就会失去太多太多。因为一个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的人,可以找到并结交对自己有益的朋友:找到见多识广的朋友,使自己增长知识和能力;找到直爽的朋友,请他帮忙正确全面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点不足,确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找到诚信的朋友,可以合作共事,完成一个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和事业。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还可以远离对自己有害的朋友:远离那些三面两刀的人,远离那些光说好听的让我们产生错误判断的人,远离那些心态思想和言行邪僻的人不受到他们的干扰和影响。可见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人,我们将蒙受多大的损失。所以我们更应该担心,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他人——“患不知人也”。

既然,我们拥有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那么我们就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相信他人,我们的人生会增添更多的美好。相反,如果我们“患人之不己知,而不患不知人。”那么我们一定会生活在一种让自己和亲人都感到痛苦的怪圈里无以自拔,因为我们在无法改变他人的同时,放弃了对自我的提升和改善——我们把自己投入了永远无法超拔的绝望的深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