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求全责备”
(2011-09-30 10:33:39)
标签:
文化 |
关于“求全责备”
“求全责备”,最早的源头,出自《论语••微子》。是周公说给儿子鲁公伯禽的话,含有告诫的意思。
于此同时,让我们很容易想起《论语》中的另一句话,即“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因为两句话,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相互补充增益。
当时因为周成王年幼,周公需要继续留下来辅佐周成王,无法亲自到自己的封地鲁国继位,经过当时的高层协商,就有周公的儿子伯禽代替周公到鲁国赴任。
鲁公伯禽生活在周公身边,耳染目濡,对于周礼中形式上的东西,自然比别人懂得多。这是好的一方面,即受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但同时也有一个副作用,就是看别人的时候,容易发现别人身上的失误。太过于精明而且把这种精明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主要领导人的大忌。周公多年辅佐成王身居高位自然对此心知肚明。
为了让伯禽到了鲁国更好的开展工作,为了让自己在这边辅佐周成王能够安心。周公要面授机宜,这机宜就是“勿求备于一人。”
周公觉得要担负起国君的重任,最主要的是要量才而用,而不是对于下属求全责备。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感到汗颜。因为我觉得一个学生看得非常顺眼的时候,常常希望他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文化素养等各方面都是好的,而且这种求全责备,适得其反让师生关系非常紧张。
孔子说过一句与周公有关的话,就是“虽有周公之才美,使骄且吝,亦不足取也。”孔子说这句话,是针对那些平素修养高地君子的,意思非常明显有了较高的修养不是在人面前显摆的,是要用所学到的东西和能力去帮助别人关爱别人。说的更具体一点,即帮助别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样的才美才值得称道。
这一点,不仅用在君臣之间,即使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等,都可以缓和人际关系。共处一室,或者同事几年,期间会因此更多温馨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