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献给北外壹佳十周年的记忆

(2020-05-13 21:09:44)
标签:

教育

分类: 青少英语

本文写于2020年1月。


2020年,是北外壹佳办学十周年,它给我了一个很好的理由回顾10年前我是如何“不务正业”地走进了青少教育领域,经历了哪些看似不经意却冥冥注定的过往成为了我们的初心。


        刚刚过去的北外国际年会,我们插入了北外壹佳十周年启动仪式,当主持人让我们回忆十年来最难忘的记忆是什么的时候,一路走来的搭档泪撒现场,我却出奇地平静。其实,我是事先打定了主意,一定不说让自己激动的事情,相信持续一年的十周年庆祝活动,有的是让我飘泪的时刻。

        这是喜悦的泪水,虽然一路荆棘,毕竟我们走到了今天,而且未来可期。在课外英语教育领域,北外壹佳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可以说慢得出奇,谁也不会选它作为典型商业案例,但是,在这个平台上,如果我们注定了无法选择轰轰烈烈,那么就让我们滴水穿石,做出另外一个天地。

 北外壹佳(原北外青少)开始于2010年,而我是从20091月开始写博客的,可以说我的博客见证了我和北外壹佳互动成长的全过程,似乎该记的都记下来了,但我仍然想再拾起那些印象深刻的事情,因为从现在看过去,更能有冥冥注定的感觉。

        前不久,儿子从英国回来过圣诞节假期,我特意向他展示了我准备在北外壹佳十周年启动会上穿的衣服,想试一试他的反应,对我的衣着一向无感的他,带着一如既往的平静看着我,然后说,壹佳蓝。

我大吃一惊,确实,北外青少在2018年进行了品牌升级,确定了一个特有的蓝色作为主色调,大家亲切地管它叫壹佳蓝。但是,这个词是我在2019年从剑桥访学回来以后才知道的,从未跟他提起过,而且从他2015年上高中以后,就没有怎么到过北外青少的校区,怎么会一下子蹦出这么内行的词?

儿子对我的吃惊如此回应道:Remember, it all started from me(记得吗,这一切是从我开始的)。虽然说得有些过于霸气了,但他确实是、也一直是我做北外青少的最强动力。

我本以为长大的儿子已经远离了北外青少,但一句“壹佳蓝”,让我知道了北外壹佳十周年的记忆中如果没有他,就不会完整。 

十年前,我们为什么想到要做青少英语?

我一直是一名大学老师,从未想过要教孩子学英语,没有觉得孩子该从小在这方面多使劲,让儿子跟着课内的英语教材好好学就行了,所以,对课外英语培训的情况完全不了解。

让我开始关注这件事是2008年的下半年,我带着在英国陪我呆了6个月的儿子回到北京,他的英语水平已经大大地超越了课内英语的要求,我知道如果不在课外巩固成果,很快他就会退回到原来的水平,而我既没有时间教他,也觉得自己没有受过教孩子的专业训练,不知道如何教他,于是开始为他寻找英语培训机构。

这个过程我要么被机构当做傻子,要么被他们当做探子。比如,我走进某家机构,他们问我孩子多大了,我说八岁,他们告诉我,对不起,我们只教7岁以下的孩子,我就说,你不能只把孩子教到7岁就不管了,否则前面的都白学了。再比如,我问某机构的课程顾问,你们的课程跟的是什么英语标准,对方告诉我是他们自己开发的级别,我接着问那你们的级别对接什么英语标准?对方无语,就问我,你是英语老师吧?还有,我一开始先问,你们的理念是什么?对方恐怕认为我是来砸场子的。

问这些问题是出于我的职业本能,首先,连理念都说不上来的机构可能是草台班子,没有懂行的人,也不打算做长久的事,看着什么热就开什么课,这种地方倒贴钱也不要去;即使有理念,我们还要看和自己教育孩子的需求的契合度,如果相差太远,也要谨慎选择。。其次,英语教学,不,是所有的教学,都必须遵照一个标准,并且有检验是否达到了标准的测评,否则,教什么,用什么教材,怎么教,教得好不好,都不得而知,不是瞎教吗?第三,英语学习,不,是所有的语言学习,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突击,也不能学了停,否则都是打水漂。

从儿子上学的景山学校附近一直到北外周边,我考察了一圈,没有哪家机构能够让我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它,于是作罢,干脆改成在家里做阅读

寻不到合适的培训机构,我就只能选择在家里让儿子做英语阅读。但是,那时国内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英文分级读物,我买了外研社出版的中英双语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发现儿子刷刷地看完了译文,就没有兴趣再琢磨英文了。儿子学英语的事情就这样有一搭无一搭地流失在了时间里。

2008年底,我去拜访一位北外教授,无意中和他聊起了儿子在英国的时候无比着迷的英语启蒙读物Oxford Reading Tree(牛津阅读树)的Kipper系列,他告诉我,这套读物已经引进中国,我当即就去见了出版商,拿着他送我的一套书回到家中,儿子如逢甘露一般拿起来就放不下了,虽然书中都是他已经读过的故事,但是他仍然兴奋地翻到他最喜欢的那些情节,读完哈哈大笑,自从回国以后,他就没有读到过让他如此开心的读物了。

我兴奋着儿子的兴奋,想着用什么方法让这种兴奋继续下去。于是,我做出了一个现在看来很疯狂的决定,就是把儿子同班住在我们家附近的小伙伴们组织起来,我带着他们一起阅读这套读物。很快就招来了四个女生,我跟儿子学校的英语老师说,给我找两个英语学得不好的男孩子吧。就这样,20091月份开始,每个周末半天,我给这七个孩子在家里开起了免费“私塾”。

我做这件事的本意是帮助儿子坚持把英语学下去,但是,由于他的水平远远高过这些同学,上着上着就成了他在自己的屋里看书,我在厅里带着六个孩子做英语阅读,搞得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还好,我的行动激励了儿子学英语的兴趣,他不仅能够坚持英语阅读,还能够静下心来自学一些英文教材,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博文英语乐”从20091月一直持续到了20106月,历时一年半,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但“博文英语乐”不是促使我进入青少领域的唯一事件。

第二件推波助澜的事情是:外研社从剑桥大学出版社引进了Kid’s Box(中文版翻译成剑桥少儿英语),委托当时我所在的网络教育学院开发配套的线上课后练习,我得以深入研究这个教材和其它市场上流行的少儿英语教材,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五体投地地爱上了Kid’s Box,大到它的设计理念,小到它充满美学的插图,而对那些流行教材我的评论是:我们的孩子如果是学这样的教材长大,能喜欢英语吗?英语能好吗?

为了做好研发,我们还办了一个英语实验班,我得以接触到孩子和家长,发现我认为大家都该了解的英语学习的常识,原来是他们绝对的盲点。

为了推广教材,外研社Kid’s Box团队组织了巡讲活动,邀请我作为专家介绍这套教材,我们和Kid’s Box的作者一起,走了七个城市,见老师,听课,讲座,交流,让我接触到了英语培训市场的内部最一线,有很多的感动,但也有很多的担忧。

在这个项目过程中,我不断地积累着一份冲动,那就是只要有一个施展的平台,我们的能力和专业性肯定能够给这个行业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

也许真是冥冥中的注定,在我忙乎“博文英语乐”,忙乎Kid’s Box的网上资源开发和巡讲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推着我走向青少英语的事情。

同事的儿子因为要小升初,进入了考级这个赛道,她在给自家孩儿报名PET考试的时候,把儿子也捎带上了。儿子上的是九年一贯的学校,全然没有升学压力,我更想通过这个考试检验他的英语能力,算是裸考吧,最后得了62分,没有及格(70分及格),但是,这件事刺激了我的不是他的成绩,而是考试的场面(在一所大学里)。

那是20091121日,天气异常寒冷,我们带着孩子到了考场,发现全都是家长带着小孩来考试,我和同事像很多家长那样,在寒风中从上午的笔试站到了下午的口试,冻得鼻涕直流,我忍不住对同事说,咱们也申请办这个考试吧,到时候我一定给家长开放一间休息室,不让他们在外面挨冻。

我们真的申请成为了剑桥五级考试的考点。20105月,我们在北外校园举办了第一场考试,真的给家长准备了一间大教室休息,想着不能让家长干坐着,干脆做讲座,从专业角度解读剑桥五级,这个传统一直坚持到现在。 

这个平台给了我们零距离接触国际标准的英语考试以及洞察市场需求的机会,“用国际标准定义孩子的英语成长”成为了随后建立的北外青少英语课程设计的核心理念。而我们当初做这件事,只是因为不想让家长挨冻,同时认可剑桥英语考试的专业度。教育的初心无非就是这两点:仁爱和专业精神。

为了能够给儿子和更多的孩子找到一个踏踏实实学英语的地方,加上北外和外研社的平台给了站在前沿的机会,我无法抵御青少教育对我的召唤,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契机,最终与“北外壹佳”相遇。

当时正值外研社与韩国YBM公司合作做北外壹佳英语,但一直做得没有起色,于2010年决定结束合作。北外壹佳英语唯一的万柳校区还有近150名学生和十几个员工,需要妥善安排,就这样,我和团队接手了这个项目,开启了北外青少英语。

当我们被问到10年前,北外青少英语究竟开始于哪一天的时候,我们竟然回答不上来,就是因为这是一个新旧项目和新旧团队交错的过程,为了保持平稳过渡,我们一猛子扎到具体的办学中,没有做任何场面上的事情,就这样,我和团队悄无声息地踏上了我们一直期盼的青少教育的征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问身边的战友,这是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这是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这是不是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因为我们以往的能力和经验都是在成人英语教育上,我不想因为自己个人的任性和自私的考虑,把团队带到一个“不务正业”的领域。但另外一方面,我又中了邪般地推动此事,我和搭档说,如果再不做,我的儿子就老了(那年他十岁),我就不会再有这般激情了。

和现在北外壹佳的阵容相比,那时候可真称得上是“小米加步枪”式的开始。不过当时我们的预期也很低,或者说毫无预期,因为就想照顾好自家的孩儿,只要把这个校区搞好,最多300多名学生,加最好的老师,就行了。完全没有想到1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在16座城市扎根,有了54个校区,惠及了4.2万名学生。

上文说到,2010年我们做青少教育的时候,是接手了外研社与YBM的合作项目“E PLUS北外壹佳英语”,为了有所区别,接手以后我们将项目的中文名称更改为“北外青少英语”,延续了E PLUS这一英文名称。

随着北外青少英语的发展壮大,我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因为“北外青少英语”不是专有名词,无法注册,对不断出现的侵权事件的处理也变得复杂化,团队决定进行品牌升级。通过历时将近一年的全角度的调研与设计,反复沟通与研讨,我们于2018528日正式发布了升级品牌“E PLUS北外壹佳教育”。

与其说是升级,不如说是回归,但因为最伊始的北外壹佳英语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况且现在它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还在英语之外生长出了国学、游学和授权业务,以及全新的VISI设计,可以说,这是一次完美结合的升级,既展示了北外青少英语的与时俱进,又表达了我们坚守初心的信念。

从壹佳回到壹佳,昭示着我们用不曾改变的一切改变了一切。

翻看10年前我写的博客,从2009年到2010年,从家中私塾到小米加步枪的开始,梦想、激情、分享与坚守组成了自我驱动的强大动力,继而在北外壹佳这个平台上不断获取能量。

201220132014连续三年,我参与出版了三部有关家庭英语教育的著作,直到现在还不断吸引新的读者。

儿子也以三部作品(包括他担任译者的两套分级读物《丽声冒险故事岛》和《丽声英语小剧场》)记录下了他的teen年华,尽管现在他说已经完全不忍回头看自己当年的稚嫩与青涩。

确实,不光是我们自己,这十年,孩子、家长、中国和世界都已经沧海桑田。我也不停地问自己和团队,在如今资本涌动的教育市场,谁还能够如零般的这样开始还能够生存下来?这样的梦想、激情、分享与坚守是否还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这次疫情,让北外壹佳提前启动了原本计划今年9月份全面启动的线上课程,它给我们带来的教与学模式的颠覆深不可测,我们每天面对新的挑战,要在解决眼前的事情和实施长远的布局之间跳跃式切换,就如同现在走在关键节点的孩子的家长们那样,坚守心中那个远方,同时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状况。

我坚信,无论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教育的规律和语言学习的规律不会改变,它和技术无关,和疫情无关,和是否要出国无关,因为教育能够帮助我们去实现人生最好的遇见。

伴随着北外壹佳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启,我也完成了与这一事业相关的第四部著作,《为了最好的遇见 走进世界顶级大学的有故事的孩子启示录》,也是国际教育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作品。这本书,不再仅仅讲述孩子们英语成长的故事,更多地是讲述英语帮助他们实现的超越。北外壹佳的孩子们早晚要长大,我们因为英语而相遇,但我们不会止步于英语,超越语言,这就是北外壹佳的力量。

这段连载到此结束了,但它只是热身,北外壹佳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大幕尚未拉开,重磅还未登场,我们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